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十招教你辨翡翠

封面

作者:杜锋

页数:132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80283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一本翡翠鉴赏的入门书籍,集作者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实战经验,分十招(十讲)教你辨翡翠,为读者讲解了翡翠的概念、源流及基础知识,翡翠的颜色及好坏,翡翠的种、水、底,翡翠的做工与雕刻艺术,翡翠的主要鉴定特征,翡翠的A、B、C、B+C货,与翡翠相似的宝玉石,翡翠的价值评估,翡翠鉴定的国家标准和翡翠的仪器检测鉴定法,借助简单工具通过感官鉴识翡翠的真伪与优劣的方法。本书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使广大的翡翠初学者与爱好者学习了本书之后,基本就能准确地分辨出翡翠的真伪、判断出翡翠的等级与价值。 本书作为一本翡翠鉴赏的门书籍,集作者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实战经验,分十招(十讲)教你辨翡翠,为读者讲解了翡翠的概念、源流及基础知识,翡翠的颜色及好坏,翡翠的种、水、底,翡翠的做工与雕刻艺术,翡翠的主要鉴定特征,翡翠的A、B、C、B+C货,与翡翠相似的宝玉石,翡翠的价值评估,翡翠鉴定的国家标准和翡翠的仪器检测鉴定法,借助简单工具通过感官鉴识翡翠的真伪与优劣的方法。本书努力做到深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使广大的翡翠初学者与爱好者学习了本书之后,基本就能准确地分辨出翡翠的真伪、判断出翡翠的等级与价值。

作者简介

杜锋,又名杜风,号染人,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书画,获英国利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学者,现客居青岛,任教于青岛科技大学。通晓中外艺术史,长期致力于中国艺术品的鉴赏、收藏及市场的研究,兼擅中国书画,追求中西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曾在《中国科学》《Orientacions》《收藏家》《收藏》等杂志发表有独立见解的中国艺术品科技考古、鉴定文章多篇。2009年学术研究专著《齐白石工笔草虫鉴定与收藏》由江西美术出版社立项出版,该书于201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本书特色

《十招教你辨翡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了翡翠的产地、特征、鉴别方面的知识,用通俗易懂又专业的笔触为收藏爱好者能够了解翡翠的特性、识别真正的翡翠提供有力的帮助。作者杜锋把难懂的专业鉴定知识,总结为10大鉴定口诀,使包括初级藏家在内的爱好者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鉴定的诀窍,避免今后在购买中出现重大失误,为准确、理性收藏或投资保驾护航。
本书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使广大的翡翠初学者与爱好者学习了本书之后,基本就能准确地分辨出翡翠的真伪、判断出翡翠的等级与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招 翡翠的基础知识

001什么是翡翠、了解翡翠的源流

002掌握翡翠的基础知识

第二招 认识翡翠的颜色、分清翡翠颜色的好坏

001红色调翡翠(又称红翡、翡红)

002橙色调翡翠(又称橙翡)

003黄色调翡翠(又称黄翡)

004绿色调翡翠(也称翠、翠玉)

005青色调翡翠

006蓝色调翡翠

007紫色调翡翠(又称紫罗兰)

008组合色翡翠

009灰白色调翡翠

010褐色调翡翠

011黑色调翡翠

第三招 认识翡翠的种、水和底

001翡翠种的划分

002怎么看翡翠的种

003种与水的关系

第四招 认识翡翠的做工与雕刻艺术

001翡翠成品的种类

002翡翠的雕刻技艺

第五招 掌握翡翠的主要鉴定特征

001认识“翠性”这一翡翠独有的特征

002认识翡翠的颜色特征

003认识翡翠的透光度与光泽

004感悟翡翠的重量感

第六招 翡翠的A、B、C、B+C货

001A货与A—货

002B货

003C货

004B+C货

第七招 识别与翡翠相似的宝玉石

001染色石英岩(俗称“马来玉”)

002钠长石玉(俗称“水沫子”)

003软玉

004蛇纹石玉

005水钙铝榴石

006独山玉

007符山石玉

008葡萄石

009绿色玛瑙

010仿翡翠玻璃

第八招 学会翡翠的价值评估

001翡翠颜色(Colour)的评估

002翡翠的透光性(Transparency)即种水的评估

003翡翠的结构(Texture)即质地的评估

004翡翠做工(Cut)的评估

005翡翠净度(Clarity)的评估

006翡翠的体积(Volume)对价值的影响

007翡翠的裂纹(Crack)对价值的影响

第九招 了解翡翠鉴定的国家标准和翡翠的仪器检测鉴定法

001翡翠鉴定的国家标准

002翡翠的仪器检测鉴定法

第十招 借助简单工具通过感官鉴识翡翠的真伪与优劣

001眼观

002手摸

003手掂分量

004听声音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十招教你辨翡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4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