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艳艳,刘艳,吾尔尼沙·吾甫尔主编
页数:155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45143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教育公共思想政治课系列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都以一个文字精练、优美的单元导语开篇,进而介绍本单元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使教材的内容形式呈现新意。各个章节中还设计了相关链接,能够充分调动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每单元结尾都精心设计了具有综合性、探究性、操作性并能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的复习思考题。《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教育公共思想政治课系列教材》以正确的价值引导与自我构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呈现开放性、互动性、主动性、平等性的特点。
目录
第一节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聚焦商品与货币
二、探寻价格与价值规律
三、认知消费与消费观
第二节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企业的概念与类型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三节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税收与公民依法纳税
三、投资与理财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节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面对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
二、加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基层民主制度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与独特优势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单元 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第一节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履行义务 维护国家团结
一、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节 关注国际社会 捍卫国家利益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
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五单元 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增加居民收入
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和生态文明概述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强生态文叫制度建设,共创“美丽中国”
第四节 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节选
(2)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或社会群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出版物系统,表达思想、意见、愿望、要求的权利。它与言论自由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出版物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言论、出版自由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言论、出版自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确行使。 (3)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而组织或者参加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发展和补充。 (4)集会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或举行某种活动的自由。集会和结社都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表达意愿的活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集会是临时性的聚集,结社是长期性的结合,并且有固定的组织、章程和制度。 (5)游行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愿的自由。 (6)示威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某种抗议、义愤的情绪,并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的自由。 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都写入我国宪法,这说明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有法律的保证。同时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证,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也就是说,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当今是一个网络时代,中国也渐与世界接轨,政治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比较新潮的变化。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比如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有些部门还专门设立网民意见箱,一些政府领导人还有自己的博客。这些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参与政治生活的较好的客观条件。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个新时尚。人民群众网络问政具有政治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公民具有监督权和政治自由。网络问政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参与民主决策,使政府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从而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政府科学化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党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