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孙子兵法-(一函四册)-精注精译精评

封面

作者:孙武

页数:541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20120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简介

孙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其所著《孙子兵法》,共分13篇,总计5900余字,有“百世谈兵之祖”之称。吴王阖闾拜其为将军,令其领兵打仗。他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以6万士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都城。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任俊华教授,笔名峻骅,号千家峒瑶人、艮止斋主人,1966年生于湖南永州千家峒,瑶族,哲学博士,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应用伦理学出站博士后。现担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齐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著作有《再塑民族之魂》《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和《战略创新与管理之道》等。

本书特色

·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
·影响李嘉诚、张瑞敏、柳传志、盛田昭夫、孙正义、罗杰·史密斯一生的兵家著作。
·美国《企业家》杂志、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重磅推荐阅读。
·日本众多军事家和企业家推崇备至,称之为“运筹帷幄的诀窍”。
·法国海军上将拉科斯特称《孙子兵法》是谋略“小百科全书”,系统形象地描绘了“诡道的迷宫”。

目录

第一章计篇一

第二章作战篇三八

第三章谋攻篇七七

第四章形篇一一七

第五章势篇一五四

第六章虚实篇一八五

第七章军争篇二二七

第八章九变篇二六三

第九章行军篇二八七

第十章地形篇三一九

第十一章九地篇三四五

第十二章火攻篇三九一

第十三章用间篇四一四

附录一孙子其人其书四四四

第一节兵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四四四

第二节《孙子兵法》的版本源流四五一

第三节孙子其人四五七

附录二《孙子》的思想内容及价值四七七

第一节《孙子》的内容结构及价值四七七

第二节《孙子》中的军事思想四九四

第三节《孙子》中的政治思想五一五

第四节《孙子》中的哲学思想五二七

节选

  《孙子兵法·精注精译精评》:
  第三章·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即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孙武。“孙”为姓。“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年》中有:“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范宁注:“子者,人之贵称。”兵:原意为“兵器”,如:《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被甲持兵,行数十里,即便喘汗。”这里指“战争”,《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即为此意。
  国之大事: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春秋时期,普遍认为战争系乎一国的安危,所以《管子·霸言》中说:“明王……所重者,政与军。”《左传·成公十三年》中也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以下简称“汉简本”)和日本樱田迪《古文孙子》(以下简称“樱田本”)“国之大事”下均有一“也”字,《魏武帝注孙子》(以下简称曹注)和《武经七书·孙子》(以下简称“武经本”)均无此字。
  地:对于“死生之地”的“地”字,前人的注解中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地”即为“场所”,这里指“战场”。如刘寅解为“六军死生之地”(《孙武子直解·始计第一》),贾林也注曰:“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战阵之地。”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地”应为值得重视的事情,如戚继光《大学经解》中云:“‘地’字虚看,乃兵之死生所系;存亡,以国言。”结合上一句“国之大事”,和下一句“存亡之道”,后一见解应更可取。
  道:原意为“道路”,这里应为“规律”、“通则”。如《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察:考察、研究、详审。《尔雅·释诂》云:“察,审也。”·汉贾谊·《新书·道术》中说:“纤微皆审谓之察。”樱田本“也”作“焉”,《通典》卷148、《北堂书钞》(以下简称《书钞》)卷113所引此句,则皆无此“也”字。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军民的生死,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仔细研究、慎重对待的。
  【评解】
  《孙子》开篇就提出了军事和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认为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人民的生死,必须十分谨慎,不要将它当作儿戏。在我国历史上,轻视战争的规律性而灭亡的例子有许多,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灭亡就是其中之一。
  南北朝时期,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使前秦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先后灭了前燕、前凉、和代,夺得巴蜀,进入西域,一举统一北方。但是,虽然王猛生前苻坚对他言听计从,可是王猛一死,苻坚狂妄自大、一意孤行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把王猛临死留下的不要进攻东晋的忠告抛在了脑后。把东晋当作唯一的敌人,决定非把它消灭不可。王猛死后不到三年,苻坚就派十几万大军,分兵几路进攻东晋的襄阳,花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把襄阳攻了下来。接着,他又派兵十几万从襄阳东进,攻打淮南,东晋兵将在谢石、谢玄率领下,把秦兵打得一败涂地。
  虽然遭到了沉重打击,但苻坚并没有放弃进攻东晋的打算。公元382年10月,他认为已经准备成熟,就下决心大举进攻东晋。苻坚问文武大臣:“各地的势力现在基本上都被我们平定了。只剩下了东南的晋国不肯降服于我们。现在,我们已经有了97万精兵,我打算亲自带领去灭掉晋国,大家认为如何?”大臣权舆说:“晋国虽然不如我们强大,但是他们的皇帝还没犯什么大错,手下还有像谢安、桓冲那样有才能的文武大臣,目前他们国内团结一心。咱们要灭亡东晋,现在恐怕不是时候。”石越也说:“晋国有长江作为天险,再加上老百姓斗志旺盛,我们恐怕难以够取胜。”其它大臣也附和着他们,纷纷对攻晋的计划提出反对。
  苻坚却认为并不象大臣认为的那样,他大声说:“长江天险算得了什么,我们有百万大军,大家把手里的马鞭子一起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的水堵塞。他们还能拿什么来做屏障。”见大家都不统一,他最后厌烦地说:“你们都走吧,这件事还是让我自己来决断。”
  大臣们走后,只剩下苻坚和他的弟弟苻融还留在殿上。苻坚对苻融说:“自古以来决定国家大计的,总是只能靠一两个人。今天大家议论纷纷难以讨论出个结果来。这件事还是由我们两个人来决定吧。”苻融说:“依我看来,现在攻打晋国的确有许多困难。再加上我军连年征讨,兵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不想再出去远征。今天这些反对攻打晋国的,都是为陛下您考虑,他们都是您的忠臣,希望您能采纳他们的意见。”
  苻坚没想到自己的弟弟也会反对他,生气地说:“不要再说这种丧气话了,我有精兵百万,堆积如山的兵器、粮草,要打下小小的晋国如同探囊取物,怎么会有不能取胜的道理。”苻融见哥哥如此一意孤行,苦苦劝告他说:“现在攻打晋国,不但没有必胜的希望,而且陛下一旦离开长安远征,京城里那些鲜卑人、羌人、羯人就可能起来叛乱,到时候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孙子兵法-(一函四册)-精注精译精评》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4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