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

封面

作者:朱剑 著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1002480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

内容简介

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既深受传统哲学“道”观念的影响,同时也自成体系。本书通过词汇的意义转变研究观念史的方法,从“道”及相关的“象”“气”“游”“远”“心”“逸”等概念范畴入手,寻找思想变化的痕迹,在山水画学中厘清与“道”观念相关的内容及其发展脉络,梳理出“道”观念的起源、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分析揭示出山水画学的“道”观念谱系。

作者简介

朱剑,江苏扬州人,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美术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部主任,研究馆员。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导师,清华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艺术评论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基金、省级社科基金多项。

本书特色

相关推荐:
山水画本质上是形而上的艺术。看起来是技,其实是道。道是山水画的灵魂和精神,也是创作、理解山水画的圭臬与路径。朱剑博士是一位有多年书画创作实践经验的学者。他的这本《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积十余年工夫写成。虽然是理论著作,但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其创作方向、创作结果的佐证,以及创作理念的指导。书中的诸多结论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逻辑演绎结果,更不时能看到只有深入实践且心有所悟者方能体会和说出的观点,殊为难得。诸位方家具眼,自当识之。
——吴为山 教授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是一部具有观念史色彩的书画美学著作。作者将哲学与画学中有重要关联的观念范畴,按时间线厘清其内涵、概念的发生与流变,从而形成观念的谱系,为中国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阐述方式。书中也蕴藏着不少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如:借用知觉现象学的相关知识解释书画创作的体道状态,以及此状态下不断生发的审美偶然性;将“骨法用笔”与“笔踪论”视为一种内在逻辑相通的审美标准,并由是提出“线性意识”的概念;还有山水画意境中所蕴涵的时空观念与道教追求永生观念的关系;禅宗思想介入后山水画意境营构方法的转变;根据不同顿悟境界区分出山水画永恒凝定和刹那凝定两种视觉形式;等等。这些观点皆颇有见地,论证亦见功力。当然,书中视角独特、结论独到的类似观点还有很多,我相信会对读者理解、研究中国山水画大有裨益。
——彭锋 教授 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美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这是一部研究传统山水画形上学理论的学术力作,体大思精,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哲学思辨功力和对传统画学的精湛把握水平。围绕“道”观念的谱系,作者从体用角度窥入山水画的理论世界,分别从“体道”和“道体”两翼展开论述。前者涉及山水画学中的体验论和人生境界学说;后者从表现道的途径,也就是从对象性的道体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涉及山水画学中的象、气、游、远、心、逸六个核心概念,纵深论述道的精神的落实。作者认为,山水画学中“道”的观念大率源于道家哲学,然而亦融入儒家哲学和佛家哲学的内涵,形成了山水画学“道”论的理论层深。作者实际上是试图通过对“道”的考察,来通观传统山水画的逻辑发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学论作,极具理论启发性。
——朱良志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推荐:

相关推荐:

山水画本质上是形而上的艺术。看起来是技,其实是道。道是山水画的灵魂和精神,也是创作、理解山水画的圭臬与路径。朱剑博士是一位有多年书画创作实践经验的学者。他的这本《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积十余年工夫写成。虽然是理论著作,但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其创作方向、创作结果的佐证,以及创作理念的指导。书中的诸多结论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逻辑演绎结果,更不时能看到只有深入实践且心有所悟者方能体会和说出的观点,殊为难得。诸位方家具眼,自当识之。

——吴为山 教授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是一部具有观念史色彩的书画美学著作。作者将哲学与画学中有重要关联的观念范畴,按时间线厘清其内涵、概念的发生与流变,从而形成观念的谱系,为中国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阐述方式。书中也蕴藏着不少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如:借用知觉现象学的相关知识解释书画创作的体道状态,以及此状态下不断生发的审美偶然性;将“骨法用笔”与“笔踪论”视为一种内在逻辑相通的审美标准,并由是提出“线性意识”的概念;还有山水画意境中所蕴涵的时空观念与道教追求永生观念的关系;禅宗思想介入后山水画意境营构方法的转变;根据不同顿悟境界区分出山水画永恒凝定和刹那凝定两种视觉形式;等等。这些观点皆颇有见地,论证亦见功力。当然,书中视角独特、结论独到的类似观点还有很多,我相信会对读者理解、研究中国山水画大有裨益。

——彭锋 教授 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美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这是一部研究传统山水画形上学理论的学术力作,体大思精,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哲学思辨功力和对传统画学的精湛把握水平。围绕“道”观念的谱系,作者从体用角度窥入山水画的理论世界,分别从“体道”和“道体”两翼展开论述。前者涉及山水画学中的体验论和人生境界学说;后者从表现道的途径,也就是从对象性的道体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涉及山水画学中的象、气、游、远、心、逸六个核心概念,纵深论述道的精神的落实。作者认为,山水画学中“道”的观念大率源于道家哲学,然而亦融入儒家哲学和佛家哲学的内涵,形成了山水画学“道”论的理论层深。作者实际上是试图通过对“道”的考察,来通观传统山水画的逻辑发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学论作,极具理论启发性。

——朱良志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美术学著作,而且是一部艺术哲学著作。“道”是中国思想史中最崇高的概念,而“艺”是“道”的形象化。中国人进行绘画创作,特别是山水画创作时,不仅要表现物象形貌,还要揭示蕴藏在物象形貌背后的“道”。正如著名美术家吴为山先生所说:“道是山水画的灵魂和精神,也是创作、理解山水画的圭臬与路径。”本书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国哲学中的“道”观念与山水画学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对我们品鉴、研究乃至创作山水画都很有启发意义。

目录

导言 “体”“用”逻辑与传统哲学中的“道”观念

第一章 山水方滋:中国山水画中“道”观念的产生理路

第二章 澄怀观道:山水画学中“道”观念的出现

第三章 大象无形:山水画学中的“道”与“象”

第四章 生意勃勃:山水画学中的“道”与“气”

第五章 仰观俯察:山水画学中的“道”与“游”

第六章 玄对山水:传统山水画学中的“道”与“远”

第七章 心生万物:山水画学中的“道”与“心”

第八章 莫可楷模:山水画学中的“道”与“逸”

结语 “道”观念谱系与传统山水画的道统

参考文献

后记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道心写境:山水画学中的道观念谱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