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剑峰
页数:37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97586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冷战结束后,族群冲突在发展中国家沉渣泛起,对全球范围内的稳定和谐都正在产生或即将产生重大而复杂的影响。本书试图聚焦民族主义、族群冲突与国际政治的交汇点,提出对族群冲突治理的相关看法。作者侧重于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释:族群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国际体系以及各个国家对族群冲突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有些族群冲突会变得国际化,而有些则没有;如何解决这类冲突和问题,是否需要外部干预。
作者简介
王剑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和工作。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社会学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族群冲突治理研究。
本书特色
冷战结束后,族群冲突在发展中国家沉渣泛起,对全球范围内的稳定和谐都正在产生或即将产生重大而复杂的影响。本书试图聚焦民族主义、族群冲突与国际政治的交汇点,提出对族群冲突治理的相关看法。作者侧重于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释:族群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国际体系以及各个国家对族群冲突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有些族群冲突会变得国际化,而有些则没有;如何解决这类冲突和问题,是否需要外部干预。
目录
第一章 族群冲突分析的理论视野
第一节 冷战后时代的族群冲突新特征
第二节 族群认同的形成和持久性
第三节 定义纷争:族群、民族与民族主义
第四节 族群政治动员
第五节 冷战后时代族群冲突加剧的解释
第六节 族群冲突与国际关系
第二章 族群冲突与国际准则
第一节 一个提示:准则与事实
第二节 国际准则影响族裔民族主义和分离运动
第三节 分离的辩护理由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族群冲突与国际安全
第一节 族群冲突的国际化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族群化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族群冲突与国际干预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国际第三方干预的全球环境
第二节 国际第三方参与解决族群冲突
第三节 联合国作为第三方与族群冲突解决
第四节 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解决族群冲突
第五节 区域组织作为第三方与族群冲突解决
第六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第三方与族群冲突解决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帝国解体:苏联、俄罗斯与车臣
第一节 帝国的维系与解体:理论解释
第二节 为什么爆发族群冲突
第三节 对苏联地区族群冲突的国际反应
第四节 车臣冲突的非国际化
第五节 车臣冲突中的第三方调解
第六节 结语
第六章 立宪民主下的分离主义运动:魁北克
第一节 宪政道路:一种非暴力的分离方式
第二节 魁北克民族主义的起源
第三节 针对魁北克问题的国际反应
第四节 立宪争端可以国际化吗
第五节 加拿大与魁北克之间外部调停的可能性
第七章 斯里兰卡僧泰冲突:族群纷争长期化
第一节 僧泰冲突:长期化与国际化
第二节 斯里兰卡为什么爆发族群冲突
第三节 斯里兰卡族群战争的国际反应
第四节 国际力量的暗中干预
第五节 印度的调解努力为什么会失败
第八章 弱国与族群冲突:非洲的分离主义和国家解体
第一节 边界的错位:族群与国家
第二节 弱国的悲剧:解体与干预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分离主义
第四节 中非:弱国与认同政治化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南斯拉夫解体:国际角色的精心策划
第一节 民族自决的合法性判断:国际体系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南斯拉夫在战争中分裂
第三节 南斯拉夫问题的国际托词
第四节 国际第三方干预
第五节 国际维和:太多、太迟
第六节 结语
第十章 美国对民族主义的反应:干预或不干预的两难图景
第一节 “世界新秩序”构想与美国外交决策
第二节 美国经验影响外交政策
第三节 美国干预族群冲突的理由
第四节 反行动主义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第一节 冷战后时代的族群冲突新特征
第二节 族群认同的形成和持久性
第三节 定义纷争:族群、民族与民族主义
第四节 族群政治动员
第五节 冷战后时代族群冲突加剧的解释
第六节 族群冲突与国际关系
第二章 族群冲突与国际准则
第一节 一个提示:准则与事实
第二节 国际准则影响族裔民族主义和分离运动
第三节 分离的辩护理由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族群冲突与国际安全
第一节 族群冲突的国际化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族群化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族群冲突与国际干预
第一节 后冷战时代国际第三方干预的全球环境
第二节 国际第三方参与解决族群冲突
第三节 联合国作为第三方与族群冲突解决
第四节 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解决族群冲突
第五节 区域组织作为第三方与族群冲突解决
第六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第三方与族群冲突解决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帝国解体:苏联、俄罗斯与车臣
第一节 帝国的维系与解体:理论解释
第二节 为什么爆发族群冲突
第三节 对苏联地区族群冲突的国际反应
第四节 车臣冲突的非国际化
第五节 车臣冲突中的第三方调解
第六节 结语
第六章 立宪民主下的分离主义运动:魁北克
第一节 宪政道路:一种非暴力的分离方式
第二节 魁北克民族主义的起源
第三节 针对魁北克问题的国际反应
第四节 立宪争端可以国际化吗
第五节 加拿大与魁北克之间外部调停的可能性
第七章 斯里兰卡僧泰冲突:族群纷争长期化
第一节 僧泰冲突:长期化与国际化
第二节 斯里兰卡为什么爆发族群冲突
第三节 斯里兰卡族群战争的国际反应
第四节 国际力量的暗中干预
第五节 印度的调解努力为什么会失败
第八章 弱国与族群冲突:非洲的分离主义和国家解体
第一节 边界的错位:族群与国家
第二节 弱国的悲剧:解体与干预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分离主义
第四节 中非:弱国与认同政治化
第五节 结语
第九章 南斯拉夫解体:国际角色的精心策划
第一节 民族自决的合法性判断:国际体系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南斯拉夫在战争中分裂
第三节 南斯拉夫问题的国际托词
第四节 国际第三方干预
第五节 国际维和:太多、太迟
第六节 结语
第十章 美国对民族主义的反应:干预或不干预的两难图景
第一节 “世界新秩序”构想与美国外交决策
第二节 美国经验影响外交政策
第三节 美国干预族群冲突的理由
第四节 反行动主义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