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学校心理与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

封面

作者:施铁如

页数:244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68100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学校教育新探索丛书·学校心理与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分析系统地介绍了对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量的方法和质的方法。《学校教育新探索丛书·学校心理与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详细地阐述了学校教育研究的意义、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订以及课题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技术性环节,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施铁如,广东阳江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1978年春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届学生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在广东教育学院工作。1985年赴美国密执根大学人类发展与研究中心学习。1987年回国后在学院教育系、教科所任教和承担所长工作。主要从事心理学有关学科及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教学、研究。公开发布的学术沦文有数十篇,主要个人专著有《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学校教育研究导引:方法、思路与策略》、《叙事心理学与叙事心理辅导》等。

本书特色

《学校心理与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学校教育新探索丛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分析系统地介绍了对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量的方法和质的方法。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学校教育研究的意义、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订以及课题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技术性环节,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目录

与研究方法一起长进(代序)  第一编  价值与构想  第一章  为什么研究一一价值的认识      第一节  教育的知识含量    第二节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章  研究什么一一课题的选择      第一节  课题选择的思量    第二节  课题思路面面观  第三章  怎么研究一一课题计划和方案的制订      第一节  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设计框架与思路    第四章  怎么而来一一课题指导思想与研究思路      第一节  新的理念与新的方向      第二节  新的问题与新的思考      第三节  研究文献与新的营养    第五章  做些什么一一课题实施要诀      第一节  课题实施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课题实施的主要技术      第三节  课题实施的前奏与尾声  第二编  数据与方法  第六章  常用的调查一一问卷      第一节调查概观    第二节  问卷设计  第七章  看和听一一观察进入研究      第一节  观察法概观    第二节  量化观察的结构性    第三节  质化观察的非结构性      附录  观察法应用实例    第八章  人的品质度量一一测量知多少      第一节测量概观    第二节  心理测验    附录  测量方法应用实例    第九章  以物视人一一内容分析方法      第一节  内容分析概观    第二节  内容分析步骤      第三节  内容分析模式      附录  内容分析法应用实例    第十章  紧靠科学的研究一一教育实验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观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实施要诀      第三节  教育实验设计模式      附录  实验方法应用实例    第十一章  研究数据怎么办一一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编  干预与反思  第十二章  学校改革研究中的干预      第一节  教育改革研究与干预      第二节  教育干预设计  第十三章  改革中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平民化的行动研究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三节  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联结链      第四节  学校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      附录  行动研究实例    第十四章  面向大众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叙事与叙事研究    第二节  学校教育研究中的叙事      第三节  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叙事        附录  走进叙事研究    第十五章  质的研究      第一节  质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质的研究实施要领  第四编  成果与表达  第十六章  研究文章纵与横      第一节  教育研究文章的作用与类型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文章的一般内容结构    第十七章  求实证的研究报告      第一节  量的研究报告    第二节  质的研究报告    第三节  学校改革研究报告      附录  中学生性别心理差异的研究    第十八章  谱写历史的经验之谈      第一节  经验总结概观    第二节  经验的表达与教育故事      第三节  经验总结中的文字概括    第十九章  重逻辑的研究论文      第一节  教育研究论文的构成      第二节对话式论文    附录  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    第二十章  成果表达中的问题与研究发展策略      第一节  学校研究文章的解说    第二节  学校课题研究与发展的策略 

节选

  一、干预设计概观  (一)干预与设计  干预是一种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任何一种干预在出台之前,必然要对各种因素可能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作用,对因素操作的方式条件,因素发生作用的条件,可能的后果等加以分析、比较、组合。  干预设计的意义在于减少教育活动的试误性,提高其有效性。学校教育研究尽管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但由于其研究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不能允许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盲目尝试。干预设计由于事先对方案的各种可能影响作了充分的考虑,因此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干预的无害性和积极效能。  干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干预目标的确定和干预方法的考虑。  干预目标是干预所要操作的变量。例如,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干预的目标可以是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结构、教与学的评估等。这些变量是我们试图改变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变量。  干预方法是对干预目标的操作方式。这种操作方式具体体现在对这些目标作什么样的改变。例如,如何增删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提高教学评估的科学性等。  干预目标和干预方法构成了干预变量,即教育改革研究中的自变量。研究中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不是干预目标本身,而是对干预目标的一定操作。我们一般是通过改变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评估方式来影响教学质量的。  (二)设计与探索  设计与探索的关系一般是设计在前,探索在后。但真正在研究中,两者的前后关系难以区分得很清楚,就像是先有母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个问题一样。  在实验研究中,干预设计实质上是确定自变量。一旦因变量、自变量确定下来,接下来的事就是收集研究变量的数据,通过统计检验来确定是否接受研究假说。这时所探索的是两种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在学校改革研究中,我们更多的是取后面具体提到的行动研究的方式,这时干预设计就是计划阶段。但计划要在不断的行动一反思的循环中修改完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反思探索过程。这时所反思的是原有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所探索的是何种干预手段更为有效等问题。干预手段是探索的结果或成果。因此干预设计作为对“怎么办”的思考和回答,贯穿于整个研究,成为改革性研究的核心工作。这种反思则是通过叙事来提供平台。于是,校本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性教学便捆绑在了一起,几乎成为可以互相代换的提法或概念,并共同成了学校改革研究的关键词。  (三)干预与创造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学校教育改革研究中,达到某一目标、解决某一问题的干预方案是有多种可能的。重要的不是有没有一个方案,而是能否找到一个最经济、最适合当前条件、最有效的方案。这种方案肯定不是照搬前人、他人的做法,因为条件总是变化的,这就需要依靠研究者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成分。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性和灵活性,前者是与众不同、独特新颖,后者是不循旧习、善于变通。  教育活动所面对的是千姿百态的个体和复杂多变的情境,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成功地应付万变。因此教育、教学是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锻炼和表现其创造性的机会。  由于历史、文化、体制以及个性的原因,广大教师的创造性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教师个人来说,应该激发创造动机、坚定成功信念。要明确,创造能力不是神秘之物,而是人人皆有,用进废退;还要改变因循守旧、刻板僵化的保守心态和克服盲目崇拜权威、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从学校管理来说,应该鼓励创新,重视与众不同之见,创立民主、参与、竞争的良好群体气氛。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学校心理与教育研究-行动.反思.叙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4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