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宏观经济学

封面

作者:经济学系列教材编写组编

页数:254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41454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普通高校经济学精编核心教材》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时期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精编核心课程教材。  《宏观经济学/普通高校经济学精编核心教材》在理论体系方面做了一些修改和凝练,在内容容量上力求精炼,在章节安排上适度进行调整,以增加教材的适用性。本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核心基础理论突出,结构安排紧凑。  《宏观经济学/普通高校经济学精编核心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注重逻辑性与知识性的递进,全书由十一章构成。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失业理论,第四章:通货膨胀理论,第五章:长期开放经济理论,第六章: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七章:IS-LM模型,第八章: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第九章:消费、储蓄与投资,第十章:经济增长,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本书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材,同时它的可读性也适用于自学考试、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二、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三、流量与存量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17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末)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GDP的衡量: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一、用生产法计算GDP
二、用支出法计算GDP
三、用收入法计算GDP
四、伴随存货投资情形的GDP计算
五、伴随国际贸易情形的GDP计算
六、GDP核算中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 总支出的构成
一、消费
二、投资
三、净出口
四、政府支出
第四节 名义GDP、实际GDP与价格指数
一、名义GDP与实际GDP
二、价格水平的衡量
三、衡量实际GDP与价格水平时遇到的问题
第五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六节 金融市场的均衡
一、金融市场的均衡与利率
二、财政政策的影响
三、投资需求变动的影响

第三章 失业理论
第一节 自然失业
一、自然失业与周期失业
……
第四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五章 长期开放经济理论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七章 IS-LM模型
第八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第九章 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十章 经济增长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节选

  三、失业的治理政策  关于失业的治理政策,我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和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  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首先从劳动力的供给角度做文章,使劳动力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从数量上看,任何形式的失业都会表现为劳动的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因此失业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控制劳动供给的规模。例如,我们可以采取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方法,这一方面可以推迟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降低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  从结构上来看,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不同的劳动者面临的失业风险是不同的,一个社会中总有一些人特别容易受到失业的伤害,如青年人、低技能劳动者以及有长期失业经历的人等。为了降低这部分人的失业率,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这部分人的最低工资来实现;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在现代经济中,各种职业的专用性不断提高,因此职业培训即对失业者转岗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就业者提高自身素质有潜在的正面影响。  从质量上来看,上面已经提到,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另外,教育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当失业者处在一种长期失业状态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人力资本不断折旧,从而可能失去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信心,这时,对失业者进行再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还包括提供就业的信息服务来降低搜寻成本,加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资变动的灵活性,如寻求工资谈判分散化和提倡工资指数化等。  所谓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市场经济下,要彻底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失业水平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是难以改变的。既然不可能消除失业现象,减少失业人数也很困难,而失业又会造成社会成员收入的巨大差异,那么就应该实施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也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是,女性失业率要高于男性失业率。但是,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创造了很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使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比率都比以前大大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的女性失业率与男性失业率相差不明显。  (四)种族  在很多国家,皮肤的颜色也会改变人群中的失业率水平。如在美国,2000年白人失业人数占白人总人数的比重为3.7%,而黑人失业人数占黑人总人数的比重为7.3%,后者为前者的一倍。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有政治因素,也有社会文化因素,还有教育、心理等因素。  为了把握一个国家失业的总体情况,需要进一步考察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失业者,这就引发了对失业人员的构成的分析。一种方法是按劳动者本身的状况进行分类,比如说根据劳动者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分,来比较他们不同的失业状况。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劳动者所处的产业、行业、职业来划分。通过分类,大致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中哪些人容易受到失业威胁,从而为治理失业提供现实的依据。  首先,青年人的失业率高于成年人的失业率。其次,失业率的高低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失业率要大大低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另外,从失业人员的性别构成来看,传统的观点是女性失业率要高于男性失业率。但是随着三产服务业的兴起,创造了很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目前西方国家的女性失业率与男性失业率相差不明显。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宏观经济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3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