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台运真
页数:119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94108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共和国的历程·壮士出征:志愿军组建完毕与入朝参战》主要讲述志愿军的组建过程与入朝参战的故事。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并将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本书特色
台运真编写的《壮士出征–志愿军组建完毕与入朝参战》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建完毕与入朝参战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目录
毛泽东签发命令组成志愿军
新组建部队紧急开赴东北
朱德亲自作动员报告
陈赓马不停蹄领兵入朝
毛泽东三杯酒为杨成武壮行
周恩来为杨得志赴朝送行
二、调兵遣将
彭德怀在军以上干部会上进行战前动员
毛岸英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军”
东北边防军快速集结
二十三兵团完成出国作战准备
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成立
新建特种兵部队强化训练
三、奔赴前线
改建志愿军指挥机构
志愿军空军边打边建
海军执行清川江江口布雷任务
装甲兵、炮兵入朝参战
各兵团陆续跨过鸭绿江
四、后勤保障
军需给养成为首要问题
周恩来听耳义后勤供应情况汇报
抢修抢运钢铁运输线
与敌人抢时间拼速度
节选
毛泽东签发命令组成志愿军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为了防止东北出现大的变故,毛泽东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应变决策,决定调几个军到东北地区,加强东北边防;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6月28目,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朝鲜内政和入侵我国领土台湾,并严正指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将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 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发表声明,强调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1950年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司令部”,美国人成为“联合国军”的最高指挥官。 次日,杜鲁门总统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8日,金日成发表广播演说,号召朝鲜人民为反对美国侵略而坚决斗争:全体朝鲜人民和人民军为维护祖国的荣誉、自由和独立,积极展开全民性的民族解放战争,把美国侵略者赶出朝鲜去。 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会议,讨论保卫国防问题,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如下:1.抽调第十三兵周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二军,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及高射炮兵、工兵、运输兵等各一部,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2.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冷员,萧华为副政治委顶,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3.以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第十三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即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7月13日,周恩来将《决定》呈报毛泽东审查,并函告起草简况,毛泽东当日批示:同意,照此执行。 7月22日,周恩来、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联名致函毛泽东:1.调往东北的3个高射炮团已全部到达指定地点,第十三兵团3个军正在开动中,8月上旬可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 2.粟裕、肖劲光、萧华均一时难以到位,建议东北边防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李聚奎到东北后即兼任军区后勤部长。这样处理,部队指挥既可免生脱节现象,供应也较容易解决。 3.请主席考虑边防军目前是否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并统一一切供应。将来粟、萧、萧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 7月23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为增强志愿军力量,中央军委22曰决定将第六十六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作为志愿军预备队。 该军自23日开始,从天津地区车运安东,25日至26日夜自安东渡过鸭绿江,进至新义州地区。 8月18日,毛泽东致电高岗:8月15日送来你在边防军干部会议的报告收到了,这个报告是正确的。 萧劲光同志来告有关边防军的各项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边防军完成训练及其他准备工作的时间可延长至9月底,请你加紧督促,务在9月3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10月22日中央军委决定调第六十六军作为志愿军预备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