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文
页数:248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67064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湖南粮食生产发展战略研究》共分为七章,分析了21世纪以来湖南粮食生产变化趋势,总结出基本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十二五”粮食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确定了中长期粮食生产发展目标,明确了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发展潜力,提出了科技、地力提升、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三大发展战略,以及构建粮食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七大粮食工程两大对策措施。
作者简介
邓文,男,1967年生,湖南涟源人。1989年获湖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2005年调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调任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书记至今。2001年晋升副研究员,2006年晋升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项,取得成果8项,其中“湖南省质量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出口战略研究”等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交流)学术论文52篇,其中获奖论文15篇,参与编写出版《现代化与湖南农业》《湖南省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等专著3部。培养研究生4名。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3年当选第九届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
目录
第一节 重大变化
第二节 基本经验
第三节 主要问题
第四节 若干讨论
第二章 湖南粮食供需预测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粮食总供需预测
第三节 分品种预测
第三章 湖南粮食生产发展目标
第一节 主要依据
第二节 目标选择
第四章 湖南粮食生产发展制约因素
第一节 农业自然资源有限
第二节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第三节 粮食增产不增收的矛盾
第四节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第五章 湖南粮食生产发展潜力
第一节 粮食生产政策潜力
第二节 农业科技进步增产潜力
第三节 结构调整增产潜力
第四节 中低产区耕地改良增产潜力
第五节 防灾减灾增产潜力
第六节 完善基础设施增产潜力
第六章 湖南粮食生产发展战略
第一节 科技战略
第二节 地力提升战略
第三节 区域布局与结构优化战略
第七章 湖南粮食生产发展对策措施
第一节 构建粮食支持政策体系
第二节 实施七大粮食工程
附图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3.突出定向 湖南粮食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彻底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顶天”,就是要接“天气”,着力突破粮食前沿技术、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立地”,就是要接“地气”,面向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实现“创新融入三湘,成果惠及三农”。从湖南实际出发,集中有限财力,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突出支持水稻、玉米等优势粮食作物育种研究,支持农机、农艺等配套技术研究,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粮食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支持涉粮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四)加快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推进粮食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要结合湖南财力实际,整合资金、资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财政主导主动作用,统筹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实施七大“创新”工程。 1.推进粮食重大技术创新 “科技兴粮,良种先行。”要以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重点,坚持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财政支持粮食产业首选,切实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一是稳妥支持商业化育种。充分考虑到目前湖南粮食作物育种主体是涉粮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种子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这一省情,积极稳妥推动涉粮科研机构与商业化育种、与开办的种子企业“两个分离”,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二是继续加大支持种子储备收储。省财政每年安排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支持开展种子收储综合成本费用补助。三是重点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突出财政支持重点,着力支持水稻、玉米、红薯、大豆、马铃薯等种质资源开发、优良品种培育、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2.推进粮食科研体制创新 积极抓好涉粮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大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的财力保障。一是抓好涉粮科研机构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将涉粮科研机构按公益一类予以经费保障。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整体要求,重点抓好省农科院机构改革,支持逐步退出粮食作物种子商业化经营、单位办社会以及与科研无关的经营活动。统筹抓好省粮油院等涉粮科研机构改革,鼓励加强市州级涉粮科研机构建设。二是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以省农科院为主体、以隆平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以设立200~300个创新岗位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省财政专项支持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建设。三是抓好涉粮科研资源资金整合。着力支持各类粮食科研机构开展资产、资源、资金整合,重点支持省级涉粮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支持隆平农业高科园、隆平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公共科研平台建设以及粮食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3.推进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创新 在进一步深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有效、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粮食科技服务组织形式,提高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是切实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健全乡镇或区域性粮食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水利、气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加快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积极争取中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省全部乡镇。二是壮大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省财政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基础上,继续新增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市县各级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合作组织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三是继续探索“花钱买服务”形式。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实行政府购买、合同承包、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大力支持新型农民培训。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对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统筹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各类培训专项资金,积极试行各类培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补贴方式,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就业创业技能、粮食经营管理等技术能力。 4.推进粮食物资装备创新 重点支持农机装备制造创新,积极应用新型工业化成果和装备制造业优势,大力提升粮食装备水平,推动粮食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一是继续争取中央支持。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重点加大对水稻集中育插秧等农机化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直接补贴政策和实施方案。抓好下放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权限、规范补贴目录和标准、实行资金直补到户、简化购机补贴程序、建立农机专业市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工作。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结合农机购置补贴落实,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大力推广适合湖南主导粮食产业发展和地形地貌的水稻、玉米等先进适用农机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