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杭州河道文明探寻

封面

作者:陈钦周,杨卡特著

页数:181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8075889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杭州河道文明探寻》是《运河(河道)丛书》之一。生动描述杭州河道及其两岸的文化闪光点和旧韵风情。本书是《运河(河道)丛书》之一。生动描述杭州河道及其两岸的文化闪光点和旧韵风情。本书是《运河(河道)丛书》之一。生动描述杭州河道及其两岸的文化闪光点和旧韵风情。

本书特色

陈钦周、杨卡特编著的《杭州河道文明探寻》是《运河(河道)丛书》之一。生动描述杭州河道及其两岸的文化闪光点和旧韵风情。本书是《运河(河道)丛书》之一。生动描述杭州河道及其两岸的文化闪光点和旧韵风情。本书是《运河(河道)丛书》之一。生动描述杭州河道及其两岸的文化闪光点和旧韵风情。

目录

第一章 流淌在我们身边的河流
一、两张文明的面孔
上塘河:见证千年杭城生活
紫金港河渚:吟咏千年江南水乡
二、流淌在记忆中的河流
浣纱河,留不住的慨叹
横河:缙绅鸿儒云集处
松木场河,香客聚集的福地
茅山河,因建宫邸而废的无奈
三、承载着杭州漕运文化的河道
余杭塘河,曾经的漕运大河
中河的历史变迁
东河,水运游赏的好去处
西兴老街映衬下的官河
贴沙河,生命的源泉
四、因水而兴的城镇市集
胜利河美食街
紧靠西溪天堂商业街的沿山河
西塘河台湾美食街
两兴过塘行

第二章 跨越长河的沧桑古桥
一、承载着“江南水乡”美誉的古桥
万安桥头的昼夜航船
小桥流水古新桥
小诸桥旁拉车背纤
东流水上盈春桥
东河廊桥太平桥
垂虹欢喜永宁桥
进香娘娘衣锦桥
桥上建屋屋子桥¨
“活臭倒拢水澄桥”
二、沉淀着历史轶事的古桥
江淹与梦笔桥
秦桧与兴隆桥
六部桥上的政变
有财有势化仙桥
兄忠弟义忠义桥
义捐共建古星桥
宋孝宗与嵇接骨桥
三圣桥旁祭三圣
康王南逃渡驾桥
卸紫桥旁赞尚书
三、见证工商业文明的古桥
商市兴隆的淳祐桥
“胭脂花粉南星桥”
“伊斯兰”与回回新桥
中河上的老盐桥
源通南北东新桥
“豆腐小菜海月桥”
四、不得不提的古桥
东河第一坝子桥
紫阳山下通江桥
福德桥畔祈福德
装饰独特古资福桥
梁式古桥祥符桥
古雅质朴通济桥
太极阴阳望月桥

第三章 历史变迁中的内河航运
一、遗址中的航运文化
跨湖桥遗址——最早的独木舟
良渚文化的独木舟和木桨
良渚人的聚集地——原始高地自然港埠靠泊点
见证宋代繁荣的造船业
二、发生在河边的历史轶事
范蠡屯兵固陵港
樟亭驿上送西施
宝石山港秦皇系舟
钱王射潮“钱塘”处
六和塔边典故多
三、见证华夏发展的航运设施
闸口白塔的码头
澉浦港口航海世家
从银杏树码头到浙江第一码头
从西兴古渡、官渡到钱江四桥
从临浦义渡到米市码头
管理内河航运的钞关与工关

第四章 造福百姓的水利设施
一、防潮的海塘
钱王捍海石塘
鲜为人知的备塘
走马塘上人马不绝
二、拦水的堤坝
善贤坝
德胜坝前停客船
姚家坝翻坝——沟通上塘河与钱塘江的节点
三、调节水位的闸门
永兴闸
龙山闸
浙江闸和清湖闸
钤辖司闸
茅山闸
圣塘闸
四、雄伟的水城门
风山水门
涌金水门
古代杭州水运大事记

节选

  二、流淌在记忆中的河流  逝者如斯夫,河道文明的进程也是一个河道成长、变迁乃至消失的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河道的改造成为河道文明本身的一部分。很多河变了,很多消失了,他们不再流淌了,奔流不息的河流化为过往的记忆和凝固的影像,以另一种文明的形态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在众多消逝的河道中,有几条河道总是能牵动杭城百姓的心。浣纱河,留不住的慨叹  浣纱河消失,正好四十周年。在此之前,杭城纵横交错的水流,虽已失去大半,但1973年“深挖洞”时填没的浣纱河,有众多支流,称得上“千枝万派”。看杭城的历史,说浣纱河是母亲河,似不为过。  浣纱河的源头  浣纱河,宋时称“清湖河”,此水的第一源头,是西城墙外的一股山水,由清波水门流入,称“流福沟”。说这话,至少一百年以前。不过,五十年前,在铁冶岭,即现在省军区所在,一到雨季,山水依然丰沛,水流哗哗。  方志上描述,清湖河起自“宣化桥”。古宣化桥位置,在如今西河坊街的旧仁和署路口,桥下流水,由西面的流福沟过来,过了宣化桥往东,称“运司河”。运司河的轨迹大概是沿着西河坊街流到劳动路口,拐向北去,顺了劳动路,流到娃哈哈小学处向东拐,从新开弄流进浣纱河的南头。  浣纱河的第二个水源,是涌金门外西湖之水。杭州城墙拆去后,1936年运司河填埋,流福沟的山水改道进了西湖,于是,浣纱河的水源,就单靠涌金门这一源头,就是如今仍在的大华饭店河道。不过,这条水源得看老天赏脸,雨水充沛时,西湖水翻闸而入,湍急奔腾,沿了如今的开元路,浩浩荡荡。  如今的直紫城巷,仍有当年的影子。巷子北头,因浣纱河而截断,那里有一个好大的埠头,台阶宽大,在此洗涮、捶衣的妇人,最远由西河坊街过来。当然,少不了玩水的孩童。他们在这里玩水、游泳,好不欢乐。  往南到行宫前  1936年时,浣纱河流到如今的浣纱路口,水分两支,南北而去。有关这一段南北向的浣纱河,民国时期文字统称“东浣纱河”。  看杭城旧地图,东浣纱河从现在的开元路口往南一股,流经七座拱桥,依次:定安桥、三桥、福寿桥、水桥、普义桥、庆余桥、咸宁桥。在三桥与福寿桥之间(即现在延安南路农业银行吴山支行附近),曾经的运司河由此汇入。东浣纱河继续南流,过了庆余桥,即如今惠民路口,拐向东去。  浙江档案馆近代史展览室走廊,有一张同治年的杭城地图:在如今的惠民路,河道突然开阔。这就是康熙南下时行宫前的驻船处(区域约在如今省商业厅地段),康熙二十七年(1688),为御驾进出,突击半年挖掘而成。  杭城六旬以上老人,习惯称这一段为“行宫前”。当河水从“行宫前”再往东流时,河道就狭窄了,似乎细流。它经过大街(现中山中路)流人“小河”(河道为现在的光复路)的“金箔桥”。顺带说一下小河。据1935年7月12日《东南日报》载,当时的市府计划,填平小河,建筑一条“十六公尺(宽)马路”。光复(抗战胜利)后,这“半拉子”道路又经修复,成了杭城唯一以抗战胜利命名的道路。当年,曾计划引入有轨电车,因内战开始而搁浅。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杭州河道文明探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3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