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

封面

作者:江英飒[等]著

页数:332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14688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在理论上首先廓清了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定义,阐明了新时期构建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现实意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人生信念、八荣八耻的道德观等四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维度入手,论述了高校师生群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应然状态。同时,本书选取了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代表的部分四川省内高校为研究标本,从实证实然的角度入手,提炼总结了高校师生群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经验,在研究方法上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高校师生是示范与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先进群体
第三节 构建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第三节 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四大内容
第二章 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宏大信仰的构建
第一节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第二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师头脑
第三节 着力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三进”工作
第三章 高校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构建
第一节 高校须确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奋斗目标
第二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领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
第三节 大学生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
第四章 高校师生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人生信念构建
第一节 两面旗帜——高校应高举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旗帜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旗帜
第二节 两大支柱——教师应确立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人生信念
第三节 两重精神面貌——大学生应焕发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精神面貌
第五章 高校师生社会主义荣辱道德风尚构建
第一节 高校需倡导风清气正的校园道德风尚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绳,设立高校教师的高尚师德标准
第三节 知荣辱、明是非,大力推进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第六章 新形势下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第一节 新形势下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实践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高校思政教学与社会实践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网络条件下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

节选

  (二)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如果说社会成员各自所秉持的价值观念是一股股涓涓细流,彼此分散独立、力量微弱,那么核心价值观则是一条大河,它在包容汇聚各股细流的同时,又利用河床对这些细流进行约束,而不使其放任自流。  1.核心价值观保证了多元价值观念能够被包容与共存  不论是社会还是其他组织,由于其成员自身的多样性,不可能要求所有对象都在价值取向问题上完全趋同,在更多的时候,各种价值观念是以一种“和而不同”的局面存在着的。所谓的“和”,即各种价值观念能够在某些基本或核心的价值判断上面保持一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也逐渐有了个人主义的因素,但归根结底,在我们的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代表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集体主义理念。正是在这种和而不同、有主有次的前提下,社会或组织的价值观念才能呈现出健康的多元共存局面。  2.核心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念起着规范与约束作用  核心价值观不是各项价值观念的简单加总,而是一种寻求最大共识的过程。一旦这种共识形成,核心价值观就将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存在其下的各种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将按照自己的原则与标准对它们进行规范与指导,正如细流在汇人大河以后不再是放任自流,而必须受到河床的约束一样。如果核心价值观不能发挥对其他价值观念的规范与指导作用,那它将成为一项口头口号而不具有任何实际效力,这显然不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存在的初衷。一项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存在,不仅因为它在形式上是社会或组织成员达成共识的结果,而且在于核心价值观相对于其他价值观而言,是最高一级的存在,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中居于绝对的核心和主导地位,其他价值观若与核心价值观发生冲突,必须自觉服从前者并接受前者的规范与指导,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也正是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得以体现出来的。  3.对社会或组织而言,核心价值观还具有凝聚力量的作用  如前所述,核心价值观与其他次级价值观类似大河与细流,一股细流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旦无数细流汇人大河,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与磅礴的气势。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如果任由其成员在各自价值观的指导下自行其是,终将只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气候。但如果国家、社会或组织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在其指导之下,各种价值观在保证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会往共同的目标努力,如此一来,整个国家、社会或组织彼此的活动就将形成一股合力,而不再是之前的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第二节高校师生是示范与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先进群体  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其言简意赅,言约旨远,这个“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气质。在这里,这种“精神”也可理解为一种价值追求。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进而言之,人也必须是要有信仰,要有价值追求的。  由于社会成员彼此分工不同,不仅不同的人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不同的行业领域也奉行不同的价值理念,但作为公民,抛开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所属行业的特定价值观念不论,社会价值观念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话题,这既是公民的社会责任,也是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价值理念塑造的前提条件。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3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