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漱溟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2080984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乡村建设理论
内容简介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作者简介
☆ 立根本土,眼光向下,面朝世界与未来,深研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原创型思想家
☆ 为苍生起,奔走于大地,从实践来,往实践中去,笃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实干家
☆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悲天悯人,执守良知,铮铮铁骨,百年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独具创造力的思想家、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家。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然亦心系佛法;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不改“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之志,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本书特色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梁漱溟先生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之代表作品
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中国国家之新生命,必于农村求之;必农村有新生命,而后中国国家乃有新生命。今后中国人向上兴奋地新方向是什么?老实不客气的说:就是我们的乡村建设运动!
目录
自 序
引 言
甲部 认识问题
一 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
甲 起于救济乡村运动
乙 起于乡村自救运动
丙 起于积极建设之要求
丁 起于重建一新社会构造的要求
二 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及其所谓治道者
甲 伦理本位的社会
乙 职业分立的社会
丙 伦理本位、职业分立之交相为用
丁 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戊 社会秩序所赖以维持的几个要点——教化、礼俗、自力
己 教化、礼俗、自力三者内容皆为理性
庚 士人即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
辛 周期的乱
三 旧社会构造在今日崩溃的由来
甲 旧社会构造崩溃之由——中国文化的失败
乙 中国对西洋之一种比较——团体组织
丙 短处正从长处来
丁 自毁与他毁
戊 自身的真缺欠
四 崩溃中的中国社会——极严重的文化失调
甲 伦理本位的社会之被破坏
乙 职业分立的社会之被破坏
五 中国政治无办法——国家权力建立不起
甲 消极无力的政治
乙 思想分歧
丙 没有阶级
丁 社会事实与意识要求不符合
戊 中西精神之不同
乙部 解决问题
一 新社会组织构造之建立——乡村组织
节 组织原理
甲 新组织即一新礼俗
乙 中西具体事实之沟通调和
丙 从理性求组织
丁 从乡村入手之义
第二节 具体组织
甲 乡约之补充改造
乙 乡农学校
第三节 组织的作用
甲 我们的乡村组织可以解决中国眼前的几个大问题
乙 我们的乡村组织可以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
二 政治问题的解决
节 社会与政治
第二节 眼前与将来
第三节.政权属彼与政权属我
第四节 何谓中国政治问题的相当解决
第五节 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在哪里
第六节 解决眼前政治问题的途径
第七节 一个具体的设计
第八节 几点的解说
三 经济建设
节 中国旧日经济的特殊
第二节 西洋自近代迄今经济上的进展变迁
第三节 受西洋影响后的中国
第四节 需要有个方针路线才行
第五节 方针路线在哪里
甲 农业所受压迫比较和缓
乙 农业破坏不能忍受
丙 要凭藉农业谋翻身
丁 从农业引发工业是我们翻身之路
戊 总结上文
第六节 如何促兴农业
甲 中国大社会必须有一总脑筋
乙 积极使农业进步的三个要点
第七节 中国土地问题
第八节 苏俄给我们的参考
第九节 农民合作与中国经济建设
第十节 工业化问题
第十一节 末后的几句话
四 末后我们所可成功的社会
甲 新社会与旧社会之比较暨中国新社会
与西洋近代社会之比较
乙 人类社会建设应有的原则
附录一 我们的两大难处
——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研究院讲演
附录二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附录三 “朝会”上的讲话(选录八则)
——1933年前后讲于山东邹平乡建院研究部
附录四 怎样阅读《乡村建设理论》
编后记
前言
自 序
当我将中国问题认识清楚,并将它的前途想通了的时候,让我不能不叹息佩服许多过去的和现在的有识之士,他们没有多少凭藉而见事那样的确,真是聪明!随举眼前遇到的来说罢。那日看《世界日报》(二十六年一月某日)有《中日关系的透视》一文,其中引用素日研究中国社会的斯密斯博士(Arther Smith)说:“中国如无外面力量而欲进行改革,正如要在大海中造船一样。”这是多么罕譬而喻呢!后一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入于盘旋不进的状态,其自身永无从发生革命,完全从这句话给点透了。往日又曾见曾刚先生(纪泽)答友人书有云:“世界日辟,其机自外国运之,其局当于中土结之,其效即不在今日,亦当见诸千百年后。”横的东西两世界,纵的千百年历史变化,一语论定无遗。距今五十年前能说这话,又是何等的远识卓见!像这一类的高明识见,我从各处遇着的还有,不过一时举不出来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