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

封面

作者:裴晓军[著]

页数:25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17178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裴晓军编著的《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考证。在谈写作背景时,笔者侧重对当时德国社会现状,尤其是对拉萨尔派和爱森纳赫派在一系列理论和政治问题上存在的原则分歧进行对比和分析,侧重于从历史维度解释清楚《哥达纲领批判》写作的必要性和暂缓面世的必然性。第二部分为研究状况。在这一部分里,笔者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学派的具有代表性的五篇文章。第三部分为当代解读。在这里,笔者就《哥达纲领批判》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第四部分为经典著作选编。该部分除了包含恩格斯写的序言、给威?白拉克的信与《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等原著的三个篇章外,同时还附上了恩格斯写的与《哥达纲领批判》直接相关的十一封信件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1869年在爱森纳赫通过)和《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1875年在哥达通过)等纲领。

作者简介

      裴晓军,男,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就职于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2011年开始在中央编译局攻读博士后。

本书特色

     裴晓军编著的《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研究读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考证。在谈写作背景时,笔者侧重对当时德国社会现状,尤其是对拉萨尔派和爱森纳赫派在一系列理论和政治问题上存在的原则分歧进行对比和分析,侧重于从历史维度解释清楚《哥达纲领批判》写作的必要性和暂缓面世的必然性。第二部分为研究状况。在这一部分里,笔者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学派的具有代表性的五篇文章。第三部分为当代解读。在这里,笔者就《哥达纲领批判》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第四部分为经典著作选编。该部分除了包含恩格斯写的序言、给威·白拉克的信与《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等原著的三个篇章外,同时还附上了恩格斯写的与《哥达纲领批判》直接相关的十一封信件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1869年在爱森纳赫通过)和《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1875年在哥达通过)等纲领。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历史考证
  第一章  《哥达纲领批判》写作与发表的历史背景
    一  《哥达纲领批判》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  《哥达纲领批判》发表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哥达纲领批判》国内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
    一  考茨基与《哥达纲领批判》的发表
    二  《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版本与传播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一  国外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研究
    二  我国学者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第四章  《哥达纲领批判》的基本内容
    一  序言部分
    二  第一部分
    三  第二部分
    四  第三部分
    五  第四部分
  第五章  人类社会形态的划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  划分人类社会形态的理论前提
    二  人类社会的单线演进与多模式发展
    三  社会的单线跨越之间应该有过渡期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弗·恩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
  恩格斯致威廉·白拉克
  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
  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
  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
  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
  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
  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
  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
  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
  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
  德国工人党纲领
  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
第五部分附录
  附录i  《哥达纲领批判》编年史资料
  附录ⅱ  研究《哥达纲领批判》相关文献选编
    一  尼·布哈林、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节选)
    二  米托·哈季·瓦西里耶夫:《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节选)
    三  r.德鲁贝克:《(哥达纲领批判)对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意义》
    四  凯·尼尔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正义观》
    五  李惠斌:《走出苏联模式之后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文本学建构》
附录ⅲ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3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