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庆海主编
页数:385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15502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政府预算与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特色财经专业规划教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广泛吸收政府预算与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科目》等法规为依据,充分展示我国政府预算与管理的实践内容。内容安排上,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定性阐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考虑到绩效预算理念在政府预算实践中的广泛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政府预算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政府预算与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特色财经专业规划教材》单独安排了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与政府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两章内容。同时每一章均配备相应的案例分析,以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本书特色
《政府预算与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特色财经专业规划教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广泛吸收政府预算与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科目》等法规为依据,充分展示我国政府预算与管理的实践内容。内容安排上,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定性阐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考虑到绩效预算理念在政府预算实践中的广泛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政府预算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政府预算与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特色财经专业规划教材》单独安排了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与政府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两章内容。同时每一章均配备相应的案例分析,以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目录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政策与有效管理原则
第四节 政府预算分类与政府预算体系
第五节 政府预算职能与作用
第六节 政府预算过程
第七节 政府预算管理及管理职权划分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二章 政府预算理论
第一节 渐进预算理论
第二节 公共选择预算理论
第三节 政策过程理论
第四节 预算支出增长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三章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第一节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概述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科目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 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四章 政府预算编制与管理
第一节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依据和主体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第三节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第四节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方法及应用
第五节 政府预算主要收入测算
第六节 政府预算一般支出的测算
第七节 我国部门预算的编制
第八节 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
第九节 基金预算的编制
第十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五章 政府预算的审批与管理
第一节 政府预算审核、审批、批复的意义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审核、审批、批复
第三节 政府预算审查报告
第四节 我国政府预算立法审批的完善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六章 政府预算执行与管理
第一节 政府预算执行概述
第二节 政府预算收入执行及管理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支出执行及管理
第四节 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
第五节 政府预算执行分析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七章 政府决算与管理
第一节 政府决算概述
第二节 政府决算编制与管理
第三节 政府决算的审查与批准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
第八章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
第一节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概述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完善
第三节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考评的内容
……
第九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章 国库制度与管理
第十一章 政府采购与管理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监督与管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节选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政府希望花更多的钱,但公民却不愿意缴纳更多的赋税。政府必须考虑公民的意愿,注意公民能容忍的税收水平,这是政府预算支出的约束条件。 以上述假设为基础,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预算支出增长的原因有两种:在正常时期的内在原因和在非正常时期的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指由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导致税收的上升和预算支出的增长,这时预算支出和GNP的增长具有相关性。在社会发展的正常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上升,导致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相应增长,因而预算支出有可能同步增长,这就是政府支出增长与GNP增长的线性相关关系。外在原因则是预算支出增长超过GNP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任何一个政府都愿意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即希望有更多的支出。然而公众虽然愿意享受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益,却不愿交纳更多的税收。因此,公共部门的扩张会受到公众可忍受的税收水平的限制。这种“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就是政府支出的最高限额。但在社会发展的非正常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事件发生时,政府支出会被迫急剧增加,同步上升的常规被打破了。这时政府所需要的资金就要通过增加新税种或提高税率的办法去解决,从而改变了“可容忍的税收水平”的限度。 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外在原因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效应导致了预算支出的渐进增长: (1)替代效应。这是指在社会动荡时期,纳税人有可能接受较重的税收负担,私人的税收容忍水平将会提高,政府支出也就有可能较大地增加,从而使整个预算支出在渐进的过程中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当社会危机结束后,预算支出水平就会下降,但政府不会轻易允许已经上升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预算支出虽然会下降,但不会降到原来的水平。 (2)检查效应。意外事件如战争等,迫使政府重视那些平日无须注意的问题,如战后的调整、退伍军人的退休金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等,同时也往往使许多久已存在、久未解决的问题得以集中暴露,从而使政府和居民都认识到了对社会所负有的新的责任,这就会使政府寻求解决一些过去所忽略的重要问题,并因此而导致预算支出的增加。 (3)集中效应。这是指在非常时期里,中央政府往往会集中较多的财力,以应付猛增的支出需求。如果平时废止或削减地方的财政权限,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在非常时期就是可行的了。中央政府职能的显著扩大增加了公共收支的规模,并伴随着替代和检查效应,产生了集中效应。 皮科克和怀斯曼的预算支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进行的,在这一时期内,稳定增长和突发性增长是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一研究手法是继瓦格纳考察预算支出长期趋势后的又一进步,就其理论阐述的内容来看,它已初步融人了公共选择学派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财政支出增长要受到纳税人税收容忍水平的制约,因为在西方式的民主政体中,纳税人的选票可以影响政治制度的投票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所认定的财政支出水平也是由政治制度中的多数投票原则所决定的水平——这一点与公共选择论的观点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财政支出与政治过程结合起来了。这是前人未曾尝试过的。 ……




![政府预算管理-[第二版]-赠送电子课件-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31.bookschina.com/2011/20111020/B529328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