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燕著
页数:165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131098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最优资本所得税的稳态问题是最优税收理论的文献中的热点话题之一。经典文献对最优资本所得税的分析结论为:稳态最优资本所得税为零。然而,现实是对这一结论的巨大挑战——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对资本收入征税的。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征收的资本所得税更高。本书试图用动态分析工具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按照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如果经济到达稳态的时间很长,那么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转移动态,而不是稳态。如果转移动态的结论与稳态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以将最优所得税的稳态结论看作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不是现实的必然表现。本文动态研究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最优资本所得税是下降的,最终达到稳态为零。本书对上述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实证分析。借鉴Pe?olosaandTurnovsky(2005)引入非正规部门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只有当产量—资本弹性很小时,资本所得税才可能等于或大于劳动所得税。随着产量-资本弹性的增加,资本所得税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劳动所得税表现出递增的趋势。如果将产量—资本弹性看作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该模拟结果也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所得税将趋于下降,而劳动所得税将趋于上升。
作者简介
李燕,1980年生。2008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等课程。长期从事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
本书特色
最优所得税问题是现代税收理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按照经典理论:稳态最优资本所得税为零。然而,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征收资本所得税。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征收的资本所得税更高。
李燕著的《最优所得税研究》用动态分析工具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最优资本所得税是下降的,最终达到稳态为零而最优劳动所得税是上升的,最终保持一个常数。本书引入非正规部门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上述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实证分析。模拟结果与理论研究相一致。
《最优所得税研究》适用于经济学研究者和经济类高校师生使用。
目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创新点
一、理论创新
二、实证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最优税收理论
二、一般均衡理论
第二节 国外关于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
一、同质、无限生命期界的消费者
二、异质、无限生命期界的消费者
三、迭代生命期界的消费者
四、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 国内关于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
二、政策含义
三、本书与现有文献中概念的区别
第四节 利用ramsey方法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基本模型
一、经济
二、均衡
三、最优所得税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最优所得税的稳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一节 内生人力资本的情况
一、经济
二、均衡
三、最优所得税
第二节 存在债券约束的情况
一、经济
二、均衡
三、最优所得税
第三节 生产性政府支出的情况
一、模型
二、均衡
三、最优所得税
第四节 最优所得税的动态分析
一、经济
二、均衡
三、对资本所得税的稳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对劳动所得税的稳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五、最优所得税的发展趋势
六、最优所得税的转移动态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以发展中国家为例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非正规部门
一、“非正规部门”
二、非正规部门是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中的重要特征
第二节 单部门模型
一、经济
二、消费者最优化问题
三、最优所得税
第三节 两部门模型
一、经济
二、均衡
三、最优所得税
第四节 模拟
一、函数形式
二、参数设定
三、模拟结果
四、结果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一、最优所得税的稳态
二、最优所得税的动态
三、发展中国家的最优所得税
四、关于非正规部门的其他结论
附录
附录a 全文主要变量说明
附录b 数学证明
一、(第二章第四节)证明确定资本税和债券收益的等式存在线性相关
二、(第二章第五节)证明资本所得税为零适用于一类更普遍的效用函数
附录c 原始数据
附录d 程序代码
附录d1 用二次移动平均法预测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附录d2 包含非正规部门的最优所得税模型模拟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