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易通之道-一个传统企业的转型路径

封面

作者:李靖

页数:273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58086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长治县政协文史资料系列丛书(3)·易通之道:一个传统企业的转型路径》力图从长治县域经济的转型和转型中的典型企业——易通集团这两个方面来展示政府和企业在经济转型升级期的不同作用和角色。其初衷不是写给憧憬创业美好梦想的初次创业者看的,而是写给持续关注中国传统产业转型的人看的;是给千千万万正在经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以科技和创新求发展,经历二次创业艰辛的企业家、管理者看的;更是给正在为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而积极探索的基层领导干部看的。我们在书中尽可能多地挖掘在长治县域转型多元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一家代表转型主体的企业进行“样本式”剖析,展现发生在我们身边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的新理念,探讨区域经济转型核心支撑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产生共鸣,共同成功转型。

作者简介

  李靖。管理咨询师、培训师,企业问题研究专家、企业传记作家,中国注册高级人力资源测评师,微软认证高级工程师,阳光智库(北京)首席微营销专家,在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营销/销售等领域有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现任阳光智库国际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北京瀚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出版的著作:《没有任何借口(白金版)》、《工作重在到位》等。    牛小亮,1984年7月出生,长治县西火镇人。自幼酷爱文学,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曾参与编辑《情系政协》、《天下都城隍》、《知情明政》等文史刊物。现就职于长治县政协。    张建波,1985年7月出生,山西省平顺县人,中共党员,喜欢阅读思考,从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到公务员,历任村委主任助理、统计员、乡镇团干,现在长治县政协办公室工作。

本书特色

易通衢天下,易通企业是幸运的,在一个传统煤炭经济占绝对比重的县城,成功迈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这无疑与长治县地方政府整体的转型发展战略、为企业提供的转型发展平台以及政府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分不开的。

目录

第一部分 依托资源,多元发展
第一章 单一转向多元
第一节 发展现代工业之梦
商贸与工业基因,源远流长
政府与市场比肩,发展工业
第二节 单一经济的被动选择
煤炭工业的得与失
被动转型非煤产业

第二章 路径关系格局
第一节 思路决定出路
转型大潮中的中国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行先试,天赐良机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第二节 基础强化支撑
政府服务平台
县域融资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
人才引进平台

第三章 定力激发活力
第一节 城乡同步发展
城镇集群支撑转型升级
普惠民生,工农持续发展
第二节 探索新型农村城镇化路径
村企共建、绿色农业的振兴模式
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的荆圪道模式
第三节 文化旅游产业布局方兴未艾
大气大志、开放开明的长治县精神
长治县的生态空间与市民共享
凸显特色,打造三晋文化强县
第四节 产业区域集群化
四大产业园区鼎足支撑
三大企业方阵集群转型

第二部分 改革创新,和谐共进
第四章 颠覆发展模式
第一节 中国式战略
提前洞悉政策的禀赋
积极寻找新机遇的禀赋
……
后记

节选

  对于长治县来说,从单一经济的发展到多元转型的模式,既有其内在合理性,又有现实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这里回顾一下长治县工业发展的沿革,共同触摸长治县经济转型发展的脉络。政府与市场比肩,发展工业作为典型的内陆县,长治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是非常一致的,又有着长治县自身的特点。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重心。  第一阶段是纯粹的农业经济阶段。很长时间以来,县域经济就是农业经济的代名词,县域经济的关注点和工作着力点是“种什么”、“养什么”、“如何种”、“如何养”、“种多少”、“养多少”以及如数收购上缴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县域经济也有一些县办的国营或集体企业,但大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在县域经济中占的份额也普遍不大。全国县域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差别不大。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转向乡镇企业。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国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试行双轨制,这为计划外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机会。那时国家尚处在严重的短缺经济时期,只要有产品生产出来就会有销路,生产企业就可以赚钱,这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而当时正处在政革开放初期,个人缺乏资本积累用于投资办厂,各级政府政策也不利于个人办厂,而且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也使农民手中有了一些钱,这也使乡村筹资成为可能,这些是乡镇企业得以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当时,我们称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异军突起,现在看来,实属必然。经过这一阶段的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拉大,沿海地区、大城市近邻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远优于其他地区,这也是客观环境使然。在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过渡。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推进“三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产品出现阶段性、区域性过剩,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县域经济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发展小城镇、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丰富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始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方向迈进。有的县域经济发展逐渐摆脱徘徊,通过阶段性竞争发展,跻身区域中心城市行列。  长治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时代的烙印,但从总体来看,长治县发展工业路径是有其历史沿革的,有着历史上晋商的重要分支——潞商的基因,曾经创造了“万里荫城”辉煌的潞商,是晋商中为数不多的靠手工业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晋商分支不同,这种手工业的基因一直在长治县的发展中保存和流传了下来。  长治县现代工业的发展,发轫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大批原来在抗日战争中被迫背井离乡的知识青年返回家乡,开始投入到建设家乡的热潮中。从广东返回长治县的大批掌握了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为当时长治县的工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这批人才返回长治县之后,长治县陆续建立了一大批工业企业,逐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956年,长治县第一个国营工业企业石炭峪煤矿诞生(即后来的王庄煤矿),同年,长治县国营印刷厂和经坊煤矿也先后成立。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易通之道-一个传统企业的转型路径》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2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