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延松著
页数:118页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59694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原生唱法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最初源自于我国民间极少数人的口中,但分布广泛之后又数次成为央视青歌大赛的亮点声音,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的发声原理是新生儿的哭声,该哭声的发声位置恰恰是在人体的胸腔,于是原生唱法就成为了人类唯一的原自然声发声方法原生唱法的问世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未来乃至对世界声乐的发展都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简介
金延松,哈尔滨师范大学音教系毕业,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生时代对歌唱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某种唱法心厚质疑,自此踏上几十年求索之路。曾学习不同唱法,坚持数十年练声,阅读了能见到的国内外全部声乐专著,坚持演出,借此检验声音的优劣。最终是农民学扶犁的方法打破了声音的僵局,化解了声乐中所有的难题。九十年代初实现了男声版《原生唱法》的教学声样,2011年出版专著《原生唱法》,2013经有关部门的数据认证又增加了声音图谱化章节。
本书特色
★此书是借鉴传统声乐理论的缺憾与其桥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在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发声原理不同为什么还说跟传统理论有关系呢?原因很简单,我把人体共鸣腔分成了六条可供人选择的岔路口,传统唱法已经走完了其中的5条路,只剩下一条路留给了我,所以说,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
——金延松
目录
自序1第一章 歌唱的头声与胸声第一节 钟图解析第二节 头声与胸声第三节 原生唱法定义
第二章 歌唱用力法第一节 力在歌唱中的重要位置第二节 力、气、声关系第三节 歌唱的虚力与实力第四节 声音的用力与放松第五节 力与相关学科
第三章 歌唱共鸣第一节 共鸣的物理概念第二节 歌唱共鸣第三节 论各家共鸣第四章 歌唱声区第一节 声区的起源与划分第二节 歌唱声区第三节 解析传统声区理念第四节 High C的发声位置第五节 歌唱障碍声区第五章 歌唱呼吸形式第一节 传统歌唱呼吸形式第二节 原生呼吸形式第三节 气息与发声第六章 歌唱的咬字位置第七章 声音与天赋第一节 声学概要第二节 天赋的高音第八章 嗓音变声期
第九章 基音、爆发音、共鸣音第一节 基音、爆发音、共鸣音第二节 原声发声位置解析第十章 传统与现代发声教学原理第一节 发声原理第二节 歌声与语言声第三节 教学原理第四节 男女歌唱位置解析第十一章 浅论原生发声第一节 原生发声第二节 震源与声音第三节 声腔的进化第四节 原生歌唱声腔
第十二章 同步采集振动信号分析说明书同步采集振动信号分析影像资料……
第二章 歌唱用力法第一节 力在歌唱中的重要位置第二节 力、气、声关系第三节 歌唱的虚力与实力第四节 声音的用力与放松第五节 力与相关学科
第三章 歌唱共鸣第一节 共鸣的物理概念第二节 歌唱共鸣第三节 论各家共鸣第四章 歌唱声区第一节 声区的起源与划分第二节 歌唱声区第三节 解析传统声区理念第四节 High C的发声位置第五节 歌唱障碍声区第五章 歌唱呼吸形式第一节 传统歌唱呼吸形式第二节 原生呼吸形式第三节 气息与发声第六章 歌唱的咬字位置第七章 声音与天赋第一节 声学概要第二节 天赋的高音第八章 嗓音变声期
第九章 基音、爆发音、共鸣音第一节 基音、爆发音、共鸣音第二节 原声发声位置解析第十章 传统与现代发声教学原理第一节 发声原理第二节 歌声与语言声第三节 教学原理第四节 男女歌唱位置解析第十一章 浅论原生发声第一节 原生发声第二节 震源与声音第三节 声腔的进化第四节 原生歌唱声腔
第十二章 同步采集振动信号分析说明书同步采集振动信号分析影像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