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建峰主编
页数:425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392737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立足于全球历史观的开阔视野,按时间顺序进行提纲挈领的表述,章节之下又按空间顺序分别对各国各地区进行介绍,特别选择了那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重点陈述,让他们的足迹为我们串联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目录
节选
第一章上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东北部,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聚而成。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北部的布隆迪高原,流经埃及和苏丹等许多非洲国家。尼罗河下游分成许多河流,这些河流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整个三角洲面积约24000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非常理想的农业生产地。 尼罗河定期泛滥,而且汛期较长,从每年的7月到11月都处于洪水期。其中,最高峰一般出现在9月。到11月后,洪水便会渐渐退去。那时,河流两岸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肥沃河泥。 洪水退去后,古埃及人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将种子散播到那些肥沃的泥土上,然后驱赶着猪或羊上去践踏。尽管每年的种植期很短,只是从3月到6月,但因尼罗河两岸的土地非常肥沃,4个月的劳作就足以养活两岸人民。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特意说道:“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古埃及人在公元前4500年建立了许多国家。 当时,埃及人依然处于铜石并用的时代,很多生产、战斗使用的都是以青铜和石器制成的工具。考古挖掘发现,最能体现古埃及人在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3100年历史的是埃及南部的涅伽达遗址。 这段历史被称为涅伽达文化。当时,文字已经出现,人工灌溉也比较发达。通过考察墓葬,人们发现了那时王族和国王的权力标志,这意味着当时已经有了国家。 在众多的考古发现中,最能说明涅伽达文化已经产生王权的是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陶罐上有以眼镜蛇作为红冠的图像,这说明当时的王权已经萌芽。 另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些记录其生活的绘画,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内容有战争,包括水战和陆战,有头戴蝎子标志的贵族以及象征王权的白冠,还有腰系牛尾的国王形象,甚至还有捆着双手的战俘形象。这说明,当时的埃及人已经开始用文字和绘画来记录事情。 埃及第一王朝法老美尼斯 公元前3100年前,在尼罗河中游的西岸,出现了一座叫提尼斯的城市。在当时,一座城市就是一个部落。后来,那个部落的首领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埃及的第一任法老美尼斯。 美尼斯长大后,继承了部落政权。在他掌权期间,表现出了很高的领导能力。在他的领导下,提尼斯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最后统一了整个上埃及(埃及南部地区,包括开罗南郊以南直到苏丹边境的尼罗河谷地,便于利用尼罗河水灌溉的地区被称为上埃及;开罗及其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则被称为下埃及)地区。 统一上埃及后,美尼斯继续对外发动战争,并且很快征服了下埃及,使整个埃及第一次成为明确的统一国家。 美尼斯统一埃及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上、下埃及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形态的融合。为了稳定新征服的下埃及,美尼斯并没有将提尼斯设为新王国的首都,而是把尼罗河三角洲南端的孟菲斯设为埃及的首都。 为了解决当时上、下埃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现状,美尼斯实行“一国两制”。两个埃及不但拥有各自的国库,并且各自实行独立的财政管理。 在宗教信仰上,美尼斯让上、下埃及分别保留自己的宗教中心,并设立各自的圣城。 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美尼斯采取一国两制的制度,在世界政治史上绝对是一大创举。 为了增强自己在上、下埃及的威信和统治力,美尼斯连加冕的仪式也做出了让步。 美尼斯统一埃及前,上埃及传统的统治者头戴白冠,以鹰为保护神,以白百合花为国家象征;而下埃及的统治者则戴红冠,以蛇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家象征。几百年中,各行其是,互不迁就。 在这个问题上,美尼斯再次表现出了他卓越的统治才能。他分别两次接受上、下埃及的加冕,然后宣称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后来,埃及的历届法老都沿袭美尼斯的这种加冕方式,登位时经过两次加冕,并举行两种不同的典礼。 当时,人们敬称国王为法老,意为“宫殿”。后来,“法老”这个词便成为古埃及国王专用的称呼。 美尼斯统一埃及后,在位26年,后来在一次打猎中,不幸被河马咬死。 美尼斯开创的埃及第一王朝,前后历时250年,历经8个王。开始的时候,国家由国王和贵族共同统治。等到了第五任国王时,国王开始把行政、军事和司法三大权力集于一身,最终进入专制统治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