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南泉
页数:48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99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论述苏联、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成效与问题,对苏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研究,在本书中占有很大篇幅。作者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一重要理论观点,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兴衰,归根到底取决于选择的体制模式,以及能否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选择的模式进行正确与及时改革。 本书从理论、路线与基本政策三个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三个方面,考察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以及改革失败的种种原因。 本书对苏联与俄罗斯各时期经济发展与改革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作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的赫鲁晓夫,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他并不理解,揭露斯大林仅是走上革新社会道路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模式,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同这种制度分手。赫鲁晓夫改革的这种局限性,虽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改革从来就没有能够离开斯大林体制模式,再加上经济改革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本书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历史定位是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书中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与和苏联剧变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叶利钦时期出现严重经济转轨危机的原因,作者认为不能仅仅归咎于“休克疗法”,必须从历史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两个了方面加以分析。该书对俄罗斯国企与宏观体制转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作了论述。
作者简介
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江苏省江阴人。1960年莫斯科财政学院(现俄罗斯联邦财政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央联络部执教和从事苏联问题研究。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曾先后任经济研究室、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清华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等职。先后两次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教授。撰写、主编的专著有《苏联兴亡史论》、《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与《苏东剧变之后——对119个问题的思考》等26部,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与研究报告。还有合作翻译《苏联财政》、《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译著5部。
本书特色
陆南泉所著的《论苏联俄罗斯经济》较系统地论述苏联、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成效与问题,对苏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研究,在本书中占有很大篇幅。作者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一重要理论观点,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兴衰,归根到底取决于选择的体制模式,以及能否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选择的模式进行正确与及时改革。本书从理论、路线与基本政策三个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三个方面,考察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以及改革失败的种种原因。本书对苏联与俄罗斯各时期经济发展与改革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作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的赫鲁晓夫,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他并不理解,揭露斯大林仅是走上革新社会道路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模式,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同这种制度分手。赫鲁晓夫改革的这种局限性,虽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改革从来就没有能够离开斯大林体制模式,再加上经济改革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本书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历史定位是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
目录
第四编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缘何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经济体制转型俄罗斯财税体制改革如何评价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改策俄罗斯对农业实行了哪些改革俄罗斯对外经贸合作政策与体制的变化关于俄罗斯腐败问题的评析普京胜选与面临的问题第五编 中俄经贸合作中俄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中俄缘何重视区域经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