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世纪中国文学书写模式散论

封面

作者:方涛

页数:34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366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已站成历史,“上个世纪”的内涵也被一次刷新。方涛编著的《20世纪中国文学书写模式散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依循点面结合、纵横交织的思路来对创作文本和文学现象,对创作经验理论和文学影响变化的实现方式等进行综合化、系统化的比较分析以及解读阐释,从书写模式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纬,在司空见惯中寻找新的思想空间。

作者简介

方涛,重庆人。1978年2月考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1月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任教,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专著《精神的追问》、《中国新诗民歌化路径选择》(合著)等;在《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小说评论》、《南方文坛》等学术刊物发表关于现当代文学、新诗研究和民间文学学术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若干。

本书特色

20世纪已站成历史,“上个世纪”的内涵也被一次刷新。方涛编著的《20世纪中国文学书写模式散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依循点面结合、纵横交织的思路来对创作文本和文学现象,对创作经验理论和文学影响变化的实现方式等进行综合化、系统化的比较分析以及解读阐释,从书写模式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纬,在司空见惯中寻找新的思想空间。

目录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总序
前言
上篇  现代文学社会批判创作模式再审视
  现代文学社会批判创作模式再审视
  启蒙与批判:文学社会功能的发现和强化
  转换与延伸:新诗关于解放的抒情及视点
  放纵与疏离:文化视域中的诗人郭沫若及其《女神
  弃绝与“舶来”:现代戏剧的开放品格与特征
  历史缺失与时代印记:现代戏剧的悲剧化选择
  双峰并峙:“载道”与“言志”的共荣
  真实的文学图景:茅盾早期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吴荪甫和周朴园:比较视野下中国第一代资产者
  不同的悲剧形态
  新奇而睿智:梁遇春散文的文体风格
中篇  现代文学政治叙述模式的形成与消解
  现代文学政治叙述模式的形成与消解
  排他性与整合性:文学政治化叙述模式
  理想性与工具性: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嬗变
  形成与解构:当代诗歌泛政治化之抒情模式
  诗歌观念的变化与现代叙事诗的脉冲式繁荣
  政治权威与民间诉求的背离:新民歌运动的导向性
  时代的投影:意识形态规训下第三代的曲折前行
  农民务实精神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影响
  从“缺席”到突显:文化与政治挤压下的母亲形象
下篇  新时期文学多元化人性书写模式渐成主流
  新时期文学多元化人性书写模式渐成主流
  消解与趋同:开放语境中的人性化书写
  新剧与旧曲:当代戏剧发展的艺术形态与价值取向
  自由表达与个性突显的新时期散文
  历史与现实共存:中国电影的双重镜像
  质疑与重建:80一90年代小说的集体主义认知视角
  人性张扬时代文学媚俗化写作现象
  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文学转型
  冲突与崛起:朦胧诗潮成为永恒的风景
  审视与重估:“寻根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缺失与期待:当代科幻小说的文学幻想性
  献礼季大银幕的历史想象与表达策略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世纪中国文学书写模式散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2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