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瑞雄
页数:168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ISBN:97871120363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建筑概论(非建筑学专业用)》是中等专业学校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概论教材。《建筑概论(非建筑学专业用)》共分三大部分: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根据建设部1997年颁布的关于修订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建筑概论(非建筑学专业用)》作者对过去沿用的老教材作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有关知识以及建筑施工顺序等内容,建筑材料部分增加了给水、排水、通风、电气设备等专业所需材料的实用资料。本教材主要供供热与通风空调专业、给排水专业、工业设备安装专业、电气设备安装专业教学使用。
本书特色
《建筑概论》是根据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修订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方案所确定教学大纲编写而成的,适用于非建筑学专业的通用教材。本教材主要提供给供热与通风空调专业、给排水专业、工业设备安装专业、电气设备安装等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材与过去沿用教材相比作了较大修改:(1)绪论部分增加了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的必要知识;(2)建筑构造部分增加了施工顺序内容;(3)建筑材料部分作了合理精简,并增加了给水、排水、通风、电气设备等专业所使用的相关建筑材料的实用资料,以便使上述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更好掌握建筑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顺序以及常用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
目录
第一节 建筑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篇 民用建筑构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建筑的分类
第二节 建筑的等级
第三节 民用建筑构造组成
第四节 建筑模数制
第二章 基础与地下室
第一节 基础与地基概念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第三节 地下室
第四节 管道敷设与基础施工关系
第三章 墙体
第一节 墙的种类、作用与材料的选择
第二节 墙体的构造
第三节 管道敷设与墙的关系
第四章 楼地面
第一节 地面
第二节 楼面(楼板层)
第三节 管道敷设与楼地层的关系
第五章 屋顶与顶棚
第一节 平屋顶
第二节 坡屋顶
第三节 屋顶排水
第四节 顶棚
第六章 门窗
第七章 楼梯
第八章 变形缝
第一节 变形缝的设置
第二节 变形缝的构造
第九章 多层砖混结构民用房屋施工顺序
第二篇 工业建筑构造
第一章 单层工业建筑构造
第一节 单层工业建筑结构类型和结构组成
第二节 基础及基础梁
第三节 柱
第四节 屋盖
第五节 圈梁和支撑
第六节 吊车和吊车梁
第七节 外墙
第八节 地面及基础设施
第九节 单层厂房定位轴线
第十节 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的施工顺序
第二章 多层厂房建筑构造
第一节 多层厂房概况
第二节 多层厂房主要承重构件及节点构造
第三节 多层厂房墙和电梯井
第四节 多层厂房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第三篇 建筑材料
第一章 混凝土和砂浆
第一节 混凝土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常用混凝土品种
第三节 建筑砂浆
第二章 墙体材料
第一节 砌墙砖
第二节 建筑砌块
第三节 建筑板材
第三章 建筑陶瓷
第一节 墙地饰面砖
第二节 其他陶瓷制品
第四章 金属材料
第一节 建筑钢材
第二节 生铁和铸铁
第三节 铝及铝合金
第五章 有机材料
第一节 木材和竹材
第二节 沥青及其制品
第三节 建筑塑料和橡胶制品
第四节 建筑涂料
第六章 保温绝热材料
节选
三、墙体结构布置方案在以墙体承重的民用建筑中,承重墙体的结构布置有以下几种方式:1.横墙承重 这种布置方式就是将楼板、屋面板等沿建筑物的纵向布置,搁置在横墙上,纵墙不承重,只起围护、分隔和增加纵向刚度的作用。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建筑物横向刚度大,在纵墙上能开较大的窗口,立面处理比较灵活。缺点是材料消耗较多,开间尺寸不够灵活。常适用于开间尺寸不大且较整齐的建筑,如住宅、宿舍等,如图1-3-3(口)所示。 2.纵墙承重 这种布置方案就是将楼板、屋面板等荷载直接或间接地传给纵墙。横墙不承重,只起围护、分隔和增强建筑物横向刚度的作用。板的具体搁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沿建筑物的横向布置,两端搁在纵墙上,另一种在纵墙间架设梁,将楼板、屋面板沿建筑物的纵向搁在梁上。纵墙承重的优点是开间大小划分灵活,楼板等构件规格较少,安装简便,墙体材料消耗也较少。缺点是建筑物横向刚度差,在外纵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其大小和位置受到限制。多适用于房间较大的建筑物,如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如图1_3-3(6)所示。 3.纵横墙混合 承重在一栋房屋中,既有横墙承重又有纵墙承重,称纵横墙混合承重。它的优点是平面布置比较灵活,房屋刚度也较好。缺点是楼板、屋面板类型偏多,且因铺设方向不一,施工比较麻烦。这种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和进深尺寸较大、房间类型较多以及平面复杂的建筑,比如教学楼、托儿所、医院、点式住宅等建筑,如图卜3-3(c)所示。 4.墙和柱混合 承重当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时,梁的一端搁置在墙上,另一端搁置在柱上,由墙和柱共同承受楼板、屋面板传来的荷载,称墙与柱混合承重。这种方案适用于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如仓库、大商店、餐厅等建筑,如图1-3-3(d)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