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喻燕姣
页数:400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538016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笔者在写作《湖湘出土玉器研究》的过程中,综合了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和研究成果,力图使资料搜集最全面、研究能有新的突破。但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诸如玉石的来源、玉器的制作、流通,湖南地区的玉器与周边地区玉器的关系、族属等问题,均还有待今后加强研究。另《湖湘出土玉器研究》选用了历年出土材料中保存最好、研究价值最高的300多张玉器图片,可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湖南玉器发展的曲折历程。
作者简介
喻燕姣,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马王堆汉墓研究课题组组长,主要从事马王堆汉墓研究、出土玉器研究、金银器研究。
本书特色
《湖湘出土玉器研究》作者喻燕姣主要利用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数万件湖南境内出土的玉器资料,并广泛引用湖南各地州市文博单位的馆藏资料,以出土时间为序,对历年来湖南出土玉器的出土地点、原产地、工艺特色、形制用途、器物断代、文化归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目录
第一节 考古发现及相关材料
一、彭头山文化遗址出土玉石器
二、大溪文化遗址出土玉器
三、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玉器
四、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玉器
第二节 玉器的种类、用途、来源及特点
一、种类
二、用途
三、来源及特点
第三节 玉器的造型与工艺
第二章 夏商西周玉器
第一节 考古发现及相关材料
第二节 玉器的种类、用途、来源及特点
一、种类和用途
二、来源
三、特点
第三节 玉器的造型与工艺
第三章 春秋战国玉器
第一节 考古发现及相关材料
一、春秋玉器
二、战国玉器
第二节 玉器的种类、用途、来源及特点
一、种类
二、用途
三、来源
四、特点
第三节 玉器的造型与工艺
第四章 秦汉玉器
第一节 考古发现及相关材料
第二节 玉器的种类、用途、特点及来源
一、种类和用途
二、特点及来源
第三节 玉器的造型与工艺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清代玉器
第一节 考古发现及相关资料
第二节 玉器的种类、用途、特点及来源
一、种类和用途
二、特点及来源
第三节 玉器的造型与工艺
第六章 湖南几个玉器问题的相关探讨
第一节 宁乡商代玉块用途的深人探讨
一、宁乡商代玉块出土情况
二、宁乡商代玉块用途
三、关于“玉币”的文献考察
四、学术界对“珠玉为币”看法的认识
五、湖南出土商代玉器对应了“珠玉为币”的现象
第二节 仿玉风格的玻璃器
一、几种典型的仿玉风格玻璃器及用途
二、仿玉风格玻璃器出现的历史原因
三、产地分析及铸造工艺
第三节 仿玉风格的滑石器
一、种类
二、用途
三、来源
第四节 湖南出土玉器玉质特征: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玉器为例
一、馆藏古玉器玉质成分鉴定结果
二、小结与讨论
附录 湖南出土玉器图表
节选
浅浮雕工艺以石门出土的玉神祖像为代表,该神像是采用减地浮雕的方法勾勒出眼睛、鼻子、嘴巴,这种做法在石家河文化玉器上普遍存在。诚如张绪球所言,“熟练地使用浅浮雕和减地阳线技术,是石家河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的重要特点”,他也提到根据陈启贤的高倍数码成像观察,“肖家屋脊和枣林岗玉器上所有的浅浮雕纹饰均是手工磋磨而成的”①。这一观察无疑是正确的。 此外,我们从湖南出土其他新石器时代玉器上能看到的玉雕工艺还有: 片切割:是用较薄的石片或者石刀加水蘸砂在玉料上来回割锯,并在器表留下较平直的痕迹。孙家岗M14:1玉璜(见图29)之一面留有片切割痕迹,而且应该是长边刃的片切割。另孙家岗M9:4玉璧(见图27),外圆明显呈椭圆状,可能是通过连续的双向片切割而成,推测是与良渚文化玉璧的外圆成型方式是一致的。 线切割:是以软性的线状工具加砂加水对玉石料进行切割。使用线切割在器物上留下的痕迹十分明显,线切割由于两头用力,容易用力不匀而在切入面间产生晃动,故玉料截面上极易留下凹凸不平的弧线痕。澧县城头山大溪文化早期玉块(见图4),块口就是采用线切割拉切,人口处较大,块口内有波状起伏的弧线痕。 钻孔:分实心钻孔和空心钻孔,实心钻俗称钻,钻杆为实心,钻头一般较尖。孔部常出现外孔大、内孔小的表象,孔眼一般较小,玉佩件上常见这一类小孔。澧县城头山T3125出土的绿松石坠(见图21)即用实心钻钻孔。孙家岗墓群出土的玉笄(见图36),末端有乳突状的钻头,器中间横穿一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