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封面

作者:胡辛 著

页数:412页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392621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陈香梅的人生故事。内容包括:生于昨日、春残梦断、梅香四海。

作者简介

胡辛,原名胡清,中国作家。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黄山太平。现为南昌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1983年以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即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后一发不可收,涉小说、传记、影视文学、散文随笔和理论研究等多种形式。至今已出版书30本。其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两次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美国、马来西亚。三部传记在海峡两岸出版,在世界华人区中有较大的影响。作为—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思想智慧的学者型作家,胡辛以独立的女性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富有激情的艺术顿悟创造了真诚、鲜活的人间情致和灵活不拘的艺术表达形式。

本书特色

   张爱玲说过:“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小说了。”胡辛的传记文学,是传记小说。传记可以说是一种怀旧,一种追忆逝水年华,一种人类对人无长久的无可奈何的哀悼!传记就像一张沉人岁月的河里的网,到得一定的时机,便迅猛地将它扯上岸,作一检点,作一总结,以为网住的都是精华,都是实质的,其实天晓得。网眼有大有小,再说适中的也并不一定是本质的。

目录

总序

序曲

第一部 生于昨日

端午节诞生的女孩

童年在外祖父家

南亚屐痕

福兮福兮

永远的憾

倾城之恋

流亡三千里

第二部 春残梦断

阿林顿的清明雨

到昆明去

梦中情人

历史的误会

艰难的选择

春水向东流

天上人间

第三部 梅香四海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参政的中国女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

海峡两岸皆我家

姊妹情母亲心

走遍世界爱心依旧

陈香梅言《陈香梅传》

后记 胡辛

节选

·1· 1925年农历五月初五,一个女孩诞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的产房。 这个女孩与别的女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特别娇小玲珑的她已显出丰 润,圆 滚滚的小手小脚挥动着踢蹬着特别有劲,哭声也特别响亮,一切有着生机勃 勃的节 奏感。 柔弱漂亮的母亲笑了,她知道,这一天是端午节,是故都仲夏最热闹的 日子。她 的耳畔响起龙舟竞渡的锣鼓声、号子声、木桨拍击流水声、观者的助威呐喊 声,这是 她的第二个女儿诞生时,邈远又逼近的背景音乐吧。 这一天,迷蒙人眼的杨花柳絮不再飞扬了,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鲜活了 ,空中 响过阵阵清脆的鸽哨,蝴蝶风筝在晴空扶摇直上,所有庙宇的钟声撞响了, 所有飞 檐下的风铃都奏响了仲夏的歌。季节总是从容展现她的美丽。虽然贫穷与衰 败仍侵 蚀着古都,遗老新贵、新旧军阀仍蹂躏着这方水土,但毕竟推翻了满清政府 ,毕竟民 国了,毕竟还有着革命的冲动和光明的向往,况且节日的欢乐是这个古老民 族谁也 不愿舍弃的。 家家户户飘溢出箬叶裹粽的清香和菖蒲的辛辣;额上雄黄酒蘸写的“王 ”字,颈 脖上挂着的七彩线编织的红蛋袋和金丝缠就的小菱角,还有脚上着威风的虎 头鞋 的孩子群,是节日流动的风景;盛妆的女人、精装的汉子、白发的老翁老妪 谁也不甘 寂寞,涌向街巷、涌向西郊,赶庙会、看龙舟赛,这是最美的日子最火红的 人生一日。 热乎乎的豆汁摊、煎饼摊,小枣粽子、豆腐脑儿、驴打滚儿、新荷叶包 着的甜米 糕、黄灿灿的枇杷,还有冷不丁冒出的冬天才该有的冰糖葫芦,一串串的艳 红,给你 带来意外的喜悦。 出了红墙绿柳金黄琉璃瓦的紫禁城,踏上黄尘滚滚的土路,去到西郊的 颐和 园,观那昆明湖上的龙舟竞渡,擂鼓、呐喊、齐下桨、猛前行,中 国是龙的故乡,龙在腾飞!这时刻,是忘却了还是痛心地记起 了:这是老佛爷用建海军的经费营造起来的境地!这是个灾 难深重、受尽欺凌的民族!可不管怎样,这个苦难的民族没有 放下手中的桨,没有丢却激流中的拼搏! 这一天,陈家大小姐却没有去赶热闹。四岁的她,让父亲 牵着小手,在协和医院产科走廊里徘徊着。 “爹地,妈咪要给我添个小弟弟了,对吗?”她扬着小脸蛋, 大人气地问道。 父亲停住了脚步。他中等身材,穿着很得体的西服,五官 端正,表情严肃。但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决不是那种志得意 满、骄傲潇洒的留洋生派头,他的举止有着习惯性的过分严谨 的克己,而眉宇间则烙刻下永恒的忧郁。听见女儿的问话,他 笑了,随即弯腰抱起她,亲着她:“贝贝,你是爹地的好贝贝。” 他钟爱贝贝。贝贝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去年,他和妻女才回到北京,他 就职 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务长,并在北京大学外文系和英文版的矧匕京日报》任 职。 他原本想领着贝贝去昆明湖的,可这老二,却也像要赶到人世间看热闹似的 。 “小弟弟在哭呢。”着连衫裙、穿小红皮鞋的贝贝似又一次传报喜讯。 是的,响亮的啼哭声从产房传出。 他的心一阵狂喜:好大的气魄! 他显然很信中国民间的“讨口彩”,虽然他也知道,“小弟弟”,不过 是张妈 李妈这些女佣教贝贝,以讨主人欢心而已。但他虔诚地希望这一胎是儿子! 儿 子才能继承陈家香火,儿子才能让陈家重振家业啊!他陈应荣祷告苍天,感 谢 上苍赐给了他儿子! 洋护士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是个女孩。 他的脸灰了。永恒的忧郁又重新笼罩着他。 不要怪他。不要怪这个洋装穿在身的中国男人。虽然13岁他就从广州启 程到英国牛津大学学法律,并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 大 学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西方学习前后计十年之久!况且从13岁到23岁, 正是人生塑造的定型期。可是,不对,一百个不对,他的心,仍是中国传统 浸透 了的无法改变的心。这,不仅仅因为他的根底就是个被传统框架禁锢着的中 国男 人,还因为,他的心,在13岁那年就成熟了,不,铁硬了。他忘不了那个除 夕之夜,忘 不了在爆竹震天、喜庆盈门时,一个男人疯狂地冲向阳台,纵身跳下四楼! 小脚女人 跌跌撞撞扑向栏杆,撕心裂肺地喊叫着,可是,一切都已结束。这是他的父 亲和母 亲。呆若木鸡的他被姨奶奶牵扯到母亲的身旁,他的思维定格了,夜空无月 无星,地 上万家灯火,但不属于他!父亲的自杀,让他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冷酷和沉 重;家门 不幸,他比别的男人更渴求早生贵子。 同样,一直寡居的陈家祖母也十七年如一日,虔诚事佛,祈祷着早抱孙 孙。于 是,她对这个端午节诞生的女孩更是冷淡。贝贝在华盛顿诞生时,她还喜滋 滋给亲 友家送去喜蛋、火腿,并像模像样地庆贺了一番。可怎么能连着两胎都没把 呢?她甚 至起了心要儿子纳妾呢。 然而,女孩的外祖父却很兴奋。他反剪双手在自己的书房里来回踱步。 一排排 的玻璃门书柜,收藏着古今中外的名著,西式的精装本,中式的发黄的线装 书卷,散 发着冷香的书卷气;青铜、陶瓷、象牙、玉石、西洋雕塑等古董洋货点缀其 间。半个多 世纪来,他的出身和职务,让他的足迹早早遍布欧美和亚洲各地,他就是学 者兼外 交家廖凤书先生,他也有名士派咬文嚼字的积习,又名廖风舒,号忏庵,讳 思焘,别 署珠海梦余生。他跟那位跳楼自杀的祖父是莫逆之交,两家祖籍都是福建, 后移籍 广东。廖家是广东惠阳的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成了美国旧金山的一位富商, 所以,有 人说他们是美国华侨家族。但廖家跟故国故乡的根系实在是联系紧密,廖凤 书虽曾 在英、法学习,精通七国语言,清朝末年随同李鸿章出使到美国、欧洲等地 ,辛亥革 命后又就职外交部,出任日本、古巴等国的公使,但是,他的国学底子却扎 实深厚, 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随手拈来,出口成章;还有一绝,他提倡白话文,用广 东方言嬉 笑成高品位的“打油诗”,让人拍案叫绝。 此刻,他在吟哦屈原的《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 立。朝饮木 兰之附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端午节追思屈原,寄托自己的情怀吧。 正午的阳光漫进了幽静的书房,满室镀金,他心头一喜:这诞生在诗人 节的小 外孙女,当与诗文有缘。他得为她取个名字。长外孙女贝贝,学名香菊:女 孩以花为 名,陈家不能免俗;听听他给长女取的名:廖香词,雅不?这二外孙女也只 有取花名, 五月百花吐艳,哦,不,要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花,屈原的人生太苦了!可人 生若不经 历苦难,又怎能领略“珍贵”二字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香梅—— 最美的花,最好的名字。 他为协和医院呱呱啼哭的女孩祝福。 因为协和医院,他蓦然想起了这一年的3月19日,在这医院的小礼堂为 孙中 山先生举行的葬礼,巨大蜡烛的烛光摇曳着,唱诗班的忧郁的歌声荡漾着, 24个护 棺人抬着巨大的灵柩缓缓出了医院,北京街头已是万人空巷,巨星殒落,举 国同哀! 帅府园、王府井、东长安街、天安门、中山公园,一路人山人海,哭叹唏嘘 此起彼伏。 他也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胞弟廖仲恺此时身兼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黄埔军 校党代表和广东省长等职,被人称为同民党左派领袖。而抬灵柩中的汪精卫 ,则是 他的至交挚友。然而,年过半百的他对前景不敢乐观,怎能不“长太息以掩 涕兮,哀 民生之多艰”! 唉,多事之秋呵。 他有点恍惚:怎么想起了这个?但他是唯物的、淡泊的,深知生生死死 实乃人间 寻常事,医院,将生命的两极展现得无比清晰罢了。他只愿:长江浩浩西来 ,后浪推 前浪! 他喃喃道:“宝宝,既是生于诗人节,长大后一定要会作诗作文,不然 岂不有辱 死于江底的屈原?” “宝宝”,就成了他日后对这小女孩的爱称,不管她长到多大,她永远 是他的宝宝。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1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