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谯显明,周永升主编
页数:169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24190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甘肃处耕地质量评价系列丛书:华池县耕地质量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农业生产概况、耕地立地条件及农田基础设施、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施肥现状、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与步骤、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目录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 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
第四节 耕地立地条件及农田基础设施
第五节 耕地改良利用与生产现状
第六节 施肥现状
第七节 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
第二章 野外调查与土样采集
第一节 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方法与步骤
第三节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第三章 耕层土壤属性
第一节 耕地土壤化学性状
第二节 耕地土壤物理形状
第四章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节 资料准备
第二节 技术准备
第三节 耕地地力评价
第四节 地力等级划分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耕地地力等级与分布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
第六章 华池县土壤类型与改良利用分区研究
第七章 华池县全膜玉米立地条件研究及发展策略
附件1:新修水平田前期增产效果不佳原因及改良措施
附件2:华池县黄绵土低产原因与培肥措施
附件3:华池县农田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附件4:华池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附件5:混料设计在辣椒不同类型氮肥配比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节选
本区是全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无霜期长,是全县唯一可复种的地区,有生产能力较高的黑垆土和淤积土,是全县重要的农业区和高效农业发展区,同时该区荒山荒坡面积大,有一定的林牧业发展潜力。 根据地形、土壤类型及发展方向,将本区分为三个副区,即残原黑垆土培肥农业区;坡地黄绵土农林牧区;川台淤积土高效农业区。 1.残原黑垆土培肥农业副区 包括全部黑垆土,主要分布在上里原、王咀子、城壕、五蛟等乡镇原面上,面积0.41万hm2,占主区土壤面积的3.4%,该区土壤营养性状好,农作性能优良,改良利用的方向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改良利用主要措施: (1)首先是着力开展以平田整地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保原固土。本区是国家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实施土地整理工程,科学布设蓄洪、排涝渠(坝)系,实现原面宏观田园化,微观水平化,达到小雨渗地中,中雨蓄池(坝)中,大雨蓄排结合不成灾,集成推广全膜覆盖栽培、少耕免耕技术,采取地埂、渠畔栽植黄花,原边、沟头造林,林下栽植黄花或种草,沟坡种草种树等措施构建三级保水固土工程,减少暴风雨对农田和原面的冲刷和侵蚀,最大限度地保持残原面积。 (2)以有机质提升为中心,保持和培肥地力。广辟肥源,农家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根茬还田、秸秆还田、三沼利用技术.加大豆科、十字花科等土壤养分返还率较高作物的面积,测土配方施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3)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本区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主要粮油作物生产需要,问题是自然降水空间分布不平衡,年降雨60%以上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径流损失,土肥水气热五大肥力因素,水是本区瓶颈因素,集成深耕耙耱、镇压保墒等传统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协调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66.7m2产量700kg,甚至800kg,全膜覆土穴播冬油菜、胡麻666.7m2产量200kg,较常规露地生产增产近一倍,2012年春季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不到3成,但多为小到中雨,且时空分布较为均匀,当年本区冬油菜、冬小麦666.7m2产量分别达到260kg和510kg的水平,取得历史性丰收。实践证明,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是提高本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综合利用能力。本区是华池县土壤肥力、气候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压夏扩秋,压粮扩经,适当加大全膜玉米、冬油菜面积,缩小冬小麦、胡麻面积,加快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复种指数,加快苹果、黄花菜产业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土地生产效益。立足资源优势,加大舍饲养殖力度,配套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实现秸秆过腹还田,畜粪沼气再利用,三沼上地,变废为宝,在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地燃料、饲料、肥料“三料”俱缺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