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论

封面

作者:罗骏

页数:192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14737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丛书: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论》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国际色彩,二是提倡跨学科的合作,三是注重实地踏勘;而对边疆文化、底层文化和现实问题更为关注,与国立川大校内更注重“大传统”和经典研习的学术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双方各有所长,其融合互补也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向。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华大一方面延请了庞俊、李植等蜀学传人主持中文系,加强了其国学研究的力量;另一方面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中国化。一批既有现代社会科学的训练,又熟悉中国古典文化的中国学者如李安宅、郑德坤等成为新的学术领袖。

作者简介

夏洪胜,湖北武汉人。1992年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厦门大学工作,1993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4年调入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工作,1996年破格提升为教授,1998年评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时较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工商管理方面的论文百余篇。

本书特色

这本《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论》由罗骏著,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就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外部环境、演变过程、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对七个方面的结构、机制、流程、制度、管理进行系统的有机整合: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导入合作制思想,建立和完善专业合作组织治理结构,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性质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历史缘由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国内文献综述
第四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机遇
第五节 本书研究思路、结构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
第一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演变过程分析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环境适应性分析
第四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
第五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

第三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规划分析
第一节 宏观发展规划分析
第二节 微观分析
第三节 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

第四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组织模式分析
第一节 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分析
第二节 土地向业主适度集中,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分析
第三节 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分析

第五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管理分析
第一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特点
第二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内容
第二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过程
第四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创新

第六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激励分析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激励及激励机制
第二节 统筹城乡中的农民业合作组织激励分析
第三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激励实证分析

第七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公共服务功能分析
第一节 农村公共服务研究评述
第二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的公共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第四节 统筹城乡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共服务实现分析

第八章 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协同的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的资金融通分析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流分析
第三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供给分析
第三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融通带来机遇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机制
第五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效应

第九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信息系统分析
第一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系统需求
第二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系统可行性
第三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第十章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信息系统设计
第一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系统规划
第二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系统分析
第三节 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系统设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第二节 土地向业主适度集中,促进农业  集约化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分析  土地向业主适度集中,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土地如何实施流转,如何进行土地的集约化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真正实现将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进而实现规模化效益,从而给农民带来收益,是土地向业主适度集中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的关键。根据土地向业主适度集中的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可以是农户十土地+公司(基地),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本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就在于把土地作为合作的要素。  一、成都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介位于武侯区金花桥街道的永康村距离成都市武侯祠仅有10公里,1997年被确定为成都市一线蔬菜基地,是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大村,但发展蔬菜种植多年,农民却增收缓慢。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0.9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有0.82亩。其中,耕地1112.78亩,非耕地247.82亩,人口1352人。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4700元。作为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工程之一的永康森林公园,是成都市、武侯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工程。可是在公园建设中,遇到了三个瓶颈问题:一是资金问题。按预算,仅一期工程就需要资金1300余万元。二期工程全面规划已经通过,全面实施必将投入巨资。二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三是农民离开土地后如何解决他们就业,确保村民持续增收,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二、成都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织模式分析  (一)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为合作资源成立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初,永康村按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在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永康森林公园规划的基础上,投资1000多万元全面启动了永康森林公园建设。2005年8月,在1231名村民签订同意意见书,自愿缴纳人均370元的股金后,按合作制原则,正式注册成立了由全体村民入股组建的公司——成都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由36人组成的股东代表大会,7人的董事会和5人的监事会。同时,按经过确定资格的人数配置股份数额,并通过股东代表大会确定分配。永康村按照集体资产管理“科学合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自由”的原则,以土地为合作资源,以土地收益为基础,按合作制原则,全体村民以资金人股组建成都兴鑫永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  (二)以土地为资源,对土地进行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规划、土地  经营的集约化管理  1.土地托管  永康村具体做法是核实永康村土地数量,农户以生产要素式土地经营权入股,明确产权归属。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体制不变和符合统一规划的原则下,将园区土地委托村民股份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以契约形式确定投资管理公司对土地的经营权。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统筹城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涵式发展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1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