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玲 著
页数:179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96140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城市更新治理:韧性与智能化
内容简介
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以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数字孪生、数字政府等为代表的城市智能治理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第二届城市更新治理工作坊以“城市更新治理:韧性与智能化”为主题,组织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系统梳理治理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多元利益协调和价值共创的创新路径,推动城市更新领域的交叉研究。本书收录本期工作坊精选文章,期待激发更多关于城市更新的思考和对话,共同推动城市向更加韧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姜玲,女,1981年生,山东乳山人,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就业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就指委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政府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理事。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宣传文化青年英才、北京市课程思政名师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务院研究室委托项目等课题多项。在《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相关资料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规划的伦理准则与规制路径研究 温锋华 蒋雅婷 王鲁青
摘要: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面对人工智能赋能城市规划的道德伦理问题,本研究分析梳理了人工智能参与城市规划的现有政策和实践,总结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主要存在主体性、透明性、数据隐私和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为此人工智能应用至城市规划应遵守包容性、多样性、透明性和责任性等准则。并且从制度化困境的突破、城市规划者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自动化步骤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城市规划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城市规划与治理;伦理准则;规制路径
1、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渐迈入“智能化时代”,其作为一门科学,至今已走过了七十余载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和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从ChatGPT显示出的基于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的强大实力,到Sora开发视频生成模型作为世界模拟器的愿景,均展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广阔前景。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发展,上海市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具体措施,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学科领域的交融互通,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作为该学科领域的标志性变革,正在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规划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以建立知识库的知识驱动型专家系统(ES)为起点,但其在城市规划知识提取与表达方面遇到了较大困难,而2010年以后兴起的机器学习则依靠数据训练巧妙规避了规划知识模糊、难以输出等问题,与融合了多种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在城市规划分析与成果生成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现有研究从城市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环境检测等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多角度探索,为规划者在规划理念可视化、规划场景生成、空间利用优化等方面提供了高效直观的有力工具。在理论方面,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催生了技术实现论和技术驱动论两种主要的理论观点:技术实现论关注城市现实变革,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包含空间全要素的规划范式发展,在人与空间交互的AI城市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驱动论认为,人工智能在驱动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多关注于“人—技术—空间”的互动,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
……
目录
我国城市更新资金政策分析比较与完善建议
王伟刘静伊胡祉洁1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规划的伦理准则与规制路径研究
温锋华蒋雅婷王鲁青20
公众参与嵌入智慧城市治理:文献综述与启示
宋炎34
智慧社区建设赋能社区自组织提升社区韧性的研究—以J市L社区为例
杜安民42
从微创到常态:我国城市更新的实践特点及形成逻辑
钟平玉56
政企合作视角下片区型城市更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杨蕊源司美林75
面向海岛更新的小微零售设施配置与应急物流体系评价—以舟山嵊泗列岛为例
张颖异秦梦楠张焕85
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街道女性安全感知评价及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曾泽航胡凤宁黎斌107
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横琴新区“物业城市 社区”模式
姜玲苏锦浠125
智慧让城市更美好:来自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实践
吴奇兵陈庆红王伟138
街道何以“井井有条”: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双井样本
茅明睿陈琪玲151
治理路径创新助力提升基层韧性:北京通州张家湾镇案例研究
姜玲李岩霏陈建军166
前言
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以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数字孪生、数字政府等为代表的城市智能治理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推进城市更新治理的智能化与韧性提升,既有时代有要求,对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城市资源高效利用、城市“智”治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也有实践的诉求,实现城市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的全方面迭代升级,还有学科的追求,需要植根中国城市语境、运用中国话语、建构中国式城市智能化治理理论方法体系。虽然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研发、硬件建设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智能化治理理论方法、政策工具、应用模式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认为,城市智能治理在实践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