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古代谋士

封面

作者:徐潜

页数:188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72151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中国古代谋士》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中国古代谋士》分为了谋略始祖——姜尚、强秦弱楚——张仪、帷幄奇谋——刘基等数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徐潜:1957年1月生于北京,1976年高中毕业,在新疆兵团农一师五团六连屯垦戍边。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班。从事出版20年,现为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

本书特色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最国古代谋士》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最国古代谋士》(作者徐潜)分为了谋略始祖?D?D姜尚、强秦弱楚?D?D张仪、帷幄奇谋?D?D刘基等数部分内容。

目录

一、谋略始祖?D?D姜尚

二、强秦弱楚?D?D张仪

三、纵横捭闺?D?D苏秦

四、一代谋圣?D?D张良

五、算无遗策?D?D郭嘉

六、帷幄奇谋?D?D刘基

节选

  爱民思想。爱民之道,就是以仁义之道,修德惠民,使民和服。如太公所言:“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就是说,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行仁举义,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这样使天下和服,就可以守土、固国而王天下。因此,威服天下者,不必专任武力,不可横暴百姓,而要以仁义为本,修德禁暴。这就是姜太公和话六韬》重视文韬而不轻武略,把经国与治军作为整体而论的高明之处。他治国安民用仁道,施仁政,重教化,因民俗,顺民情。这就充分表现了姜太公治政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爱民。《伏韬·文韬·国务》云:“太公曰:‘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反而无苦,喜而无怒。’”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爱民”思想之深,在先秦军事、政治和诸侯君王中,也只有姜太公才有如此深刻的“爱民”思想。而且,也是由姜太公在齐立国之后,真正把“爱民”思想贯彻到治国的实践当中去,这就是齐国的富民政策。  顺民思想。姜太公深知“民为邦本,民固国兴”的道理,有民则有国,无民则无国可言。因此,他力倡以民为本、仁政顺民的思想。顺民就是“重民”“贵民”。如果国君、人臣和各级官吏,不以民为本、以民事为务,而敲剥、残害民众,就会使民众离心离德,离之而去,叛之而反。姜太公通过自己长期生活在民众中的经历,不断观察,精心研究,对于民为贵、民为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树立了牢固的民本意识,所以他在出山之前和立国治国之中,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收服民心,使万民归心。对如何安定天下,姜太公指出,天有其运行规律,民众有其日常生活事业。君主能与民众共同安生,天下就安静,民众就安定了。最好的政治是因民俗、顺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传教化,感化民众。民众被教化、受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说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成就万物,民众无需给予而能自己富庶,这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根本道理所在。  举贤思想。《六韬·文韬》中《二贤》《举贤》两篇,集中表现了姜太公的重贤、上贤、选贤、举贤的圣贤治国论及其思想内容。所谓“上贤”,就是尊重、崇尚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尊贤尚功是姜太公“国本”的主要内容之一。姜太公认为,作为君主治理国家,必须尊崇德才兼备的贤人,抑制无才无德的庸人;任用忠实诚信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禁止奢侈的风俗,因此,明君用人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六种坏事的危害是:“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劳之臣”“伤庶人之业”。对七种坏人,绝对不可任用,即“勿使为将”“勿与谋”“勿近”“勿宠”“勿使”“禁之”“止之”。这就堵死了坏人干坏事、危国家、害民众的路径。  《六韬·文韬·上贤》云:“太公曰:‘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举贤思想,在姜太公建立齐国之后,又正式列入建国方针之一,即“举贤而上功”。  六守三宝。姜太公的理财富国、富民足民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主张是全面而周到、精辟而深刻的。《六韬·文韬·六守》载:“太公曰:‘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仁、义、忠、信、勇、谋。三宝:大农、大工、大商。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群昌,三宝完则国安。这三宝在齐立国之后,也被列入建国方针,即“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农工商同时发展,重点又是发展工商业,因而,后来的齐国才发展成为一个民富国强的大国。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古代谋士》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