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孝与养的失衡:一个贵州侗族村寨的养老秩序

封面

作者:高法成著

页数:18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09946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的平寨,有9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72岁,即是平寨传统社会的基础力量,也是平寨老年型社区的基础力量;老人们即经历了一穷二白、艰苦奋斗的生活岁月,也走进了美好的新时代,只是临近的夕阳红并没有让他们可以轻松地享受晚年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性的追求更多的表现为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于是父代开始逐渐将权威让度给拥有经济实力的子代,越来越迁就子女的安排,比如养老时居住状态和供养方式,都是循着有利子女外出务工为要的路线来做合理的安排。这也就引起了传统的家庭养老秩序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以子代为要的因素越来越显示强大的力量,引领秩序的变动、运转。

作者简介

高法成,男,生于1976年,祖籍山东聊城阳谷县,成长于白山黑水之间,游学于北方,工作在南方。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师从陈长平教授,从事人口与文化的研究,现任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自2008年9月走上学术之路至今,已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新疆社会科学》、《农村经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穆斯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晚学之路上孜孜不倦,更希望能为学术研究添砖加瓦。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一个贵州侗族村寨——平寨的养老问题入手,在田野调查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全面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侗寨养老的传统模式,提出平寨人是孝与养的失衡而非孝与养的脱离,并从文化角度指出平寨养老秩序标准和有序运行的必然性,指出家庭养老的本质价值并不会因经济发展而消亡,反映出了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书中尤为关注因代际关系的变化和人口的流动对农村养老造成的重要影响,借助文化对秩序的理解,从代际关系角度考察家庭成员关系的变化,由人口流动入手考察人口转变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全面的侗寨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全景。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一 社会现实与个人的感受 
二 研究的学术与理论预期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孝文化与家庭养老 
二 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 
三 国内学者对中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养老问题的研究 
四 代际关系与中国农村养老的研究 
第三节 关键术语、技术路径与研究方法 
一 关于社会秩序 
二 关于孝与养 
三 技术路径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田野点概述 
第一节 平寨的自然与生计 
一 依山傍水 交通便利 
二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第二节 平寨的社会状况 
一 寨民记忆中的村寨历史 
二 日常生活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平寨的传统文化 
一 传统习俗 
二 尊老敬老的孝文化 
第二章 流动视角下的平寨老年人 
第一节 平寨的老年人口 
一 老年人口分析 
二 家庭与老年人口 
第二节 平寨人口流动对老年人的影响 
一 流动人口的构成 
二 留守老人的生活 
第三节 平寨的老年人问题 
一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 
二 老年人的“儿子养老”观念 
第三章 平寨孝与养的传统秩序 
第一节 两则孝以立人的故事 
一 村长的三个“母亲” 
二 甘于奉献的巾帼 
三 家庭养老的传统 
第二节 平寨家庭养老的分类 
一 共居供养 
二 轮居供养 
三 独居供养 
四 独居自养 
第三节 单系互惠的家庭养老秩序 
一 抚幼与养老 
二 女儿与局外人 
三 互惠的代际 
第四章 平寨家庭养老秩序遭遇的压力 
第一节 家庭成员关系对养老的影响 
一 婆媳不和,外出打工反成“润滑剂” 
二 老人独立,第三代面对的养老困惑 
三 兄成弟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 
第二节 依靠儿子养老的种种无奈 
一 没儿子养老难 
二 儿子多了也未必都是福 
三 家庭养老秩序的传统维系力量 
第三节 当赚钱成为最重要的事 
一 留守,老年人遇到的新“课题” 
二 当赚钱成为改变贫穷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平寨对社会养老的认识与拒绝 
第一节 人口转变视角下社会养老的需求 
一 家庭对养老支持的弱化 
二 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潜在需求 
三 生活追求质量与为养老储蓄 
第二节 文化传播视角下孝文化的转型 
一 孝文化的衰落与养老 
二 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 
三 平寨孝文化的新内容 
第三节 社会养老在平寨的“认”与“拒” 
一 平寨对社会养老的认识 
二 社会养老在平寨还是遥远的事 
第六章 孝与养的失衡:人口流动与代际关系的冲击 
第一节 人口流动带给养老的“副作用” 
一 老人下降的权威与生产困境 
二 年轻一代不愿预测自己的养老生活 
第二节 代际关系下传统家庭养老秩序的维持 
一 相对封闭的环境与传统的力量 
二 “儿子养老”与“落叶归根” 
三 以代际关系为基石的孝文化 
第七章 社会秩序理念下对平寨孝与养的再思考 
第一节 平寨社会秩序所形塑的孝与养 
一 孝与养的血缘基础——社会主体的亲子关系 
二 孝与养的亲子基础与反馈模式——道德伦理的主体行为 
三 孝与养的单系偏重与内在习惯——传统演进的行为机制 
第二节 社会秩序对孝与养失衡的规范力量 
一 由家庭到社会养老保障的博弈 
二 代际中的亲情与流动最终的回家 
三 侗族传统文化在平寨的淡化与复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孝与养的失衡:一个贵州侗族村寨的养老秩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