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莫卧儿帝国

封面

作者:[美] 约翰·F.理查兹 著,王立新 译

页数:337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2221051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描述了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之一的莫卧儿帝国从1526年初创,历经其对几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控制,再到它在1720年瓦解的历史全貌。书稿以时间为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田赋、宗教等内容为纬,在集中关注莫卧儿诸帝军事成功及其领土扩张动态的同时,作者也考虑到了他们在田赋、货币和军事组织方面的制度革新,意识形态的嬗变,以及皇帝们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莫卧儿帝国特有的扎吉尔体系制度,探究了莫卧儿印度同早期现代世界的联系。

本书特色

《新编剑桥史:莫卧儿帝国》详尽描述了、巴基和孟加拉历史上辉煌时期之一的莫卧儿帝国从1526年初创,历经其对几乎整个次大陆的控制,再到它在1720年瓦解的历史全貌。书稿以时间为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田赋、等内容为纬,在集中关注莫卧儿诸帝军事成功及其领土扩张动态的同时,作者也考虑到了他们在田赋、货币和军事组织方面的制度革新,意识形态的嬗变,以及皇帝们和教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莫卧儿帝国特有的扎吉尔体系制度,探究了莫卧儿同早期现代世界的联系。

目录

前言

导言

章 征服和稳定

巴布尔:1526-15305年

胡马雍:1530-1556年

阿克巴:1556-1605年

巴伊拉姆·汗的摄政

走向亲政

新征服

乌兹别克人的反叛

新贵族集团

品级

奇图尔和兰桑波尔

帝国要塞

第二章 新帝国

一座城市

新征服

东进:比哈尔和孟加拉

皇帝态度的嬗变

君主与乌里玛

1579-1580年的反叛

作为军事统帅的阿克巴

王朝意识形态

门徒和曼萨卜达尔

拉合尔

返回阿格拉

萨利姆的反叛

结论

第三章 主义中央集权制

莫卧儿贵族集团

曼萨卜达尔军团

俸地制

中央军

帝国的财政管理

帝国铸币

帝国的预算

帝国的王室领地

第四章 田赋和农村社会

新税收

一个新生的社会阶级

乡绅和免税赠地

第五章 贾汗吉尔:1605-1627年

内部边疆的巩固

锡克人和莫卧儿人的冲突

和政治

培育帝国文化

努尔·贾汗的擅政

皇帝的门徒及其世袭任职

进兵东北边疆

边疆地区的门徒制度

在北部山区的扩张

同波斯和中亚的关系

德干诸役和政治

库拉姆王子(沙·贾汗)的叛乱

马哈巴特·汗的政变

贾汗吉尔统治的结束

第六章 沙·贾汗:1628-1658年

汗·贾汗·洛迪

回归政治文化

孔雀宝座和泰姬陵

新都:沙贾汗阿巴德一德里

内部边疆的巩固

西北边境上的失败:巴尔赫

西北地区:坎大哈

北方

东北地区

德干

帝国概观

莫卧儿贵族的变化

“宗室子弟”

第七章 继位战争

围绕着德干的冲突

·赛义德:“米尔·朱姆拉”

奥朗则布和米尔·朱姆拉

战争

第八章 奥朗则布时期的帝国扩张:1658-1689年

测试帝国的界限:东北方向

内部边疆:吞并帕拉茂

测试帝国的界限:西北地区

教政策和帝国文化

政策和非穆斯林

锡克人的殉教

拉杰普特人的反叛

阿克巴的反叛

第九章 经济、社会变迁和国际贸易

税收体系

农村经济

柴明达尔

乡绅和集镇

国际贸易

新贸易中心的建立

第十章 德干的马拉塔人叛乱和莫卧儿人征服

反叛国家的建立:第二阶段

反叛国家的建立:君主国

库特卜·沙/朋斯拉联盟

王朝继承

遗产

进军德干

征服德干

第十一章 德干战争

莫卧儿统治下的德干东部:1687~1700年

马拉塔人的叛乱:争夺金吉

德干战争:1689-1698年

德干战役的后阶段:1698-1707年

德干西部的平行

欧洲人政治势力的崛起

德干战争中的帝国精英

北方诸省

阿格拉附近的查特人叛乱

第十二章 帝国的衰落和瓦解:1707-1720年

拉杰普特人和查特人

锡克人

德干的马拉塔人

继位战争

贾汗达尔·沙:1712-1713年

1713年的成功政变

政治斗争的阶段:1713-1715年

政治斗争的第二阶段:1715-1718年

后的危机

赛义德兄弟的统治:1719-1720年

北方诸省

德干

结论

世界联系

倒退和衰落

术语表

文献述评

通史类

巴布尔、胡马雍和舍尔·沙

阿克巴

帝国、军事和外交

贾汗吉尔

沙·贾汗

奥朗则布

从巴哈杜尔·沙到·沙

经济和国际贸易

文化、和地方史

园林、绘画和建筑

索引

译后记

节选

在接下去的20年里,阿克巴通过在拉贾反复征战展示了莫卧儿权力的实在性。其他拉杰普特首领则成功地挤进了帝国精英集团,并作为联姻伙伴把他们的女儿献给这位莫卧儿皇帝。到16世纪,一个以父系亲属和婚姻联盟义务为基础的发散的政治体系使得施行政治集权的时机成熟了。很大程度上由恒河河谷的征服推动的长达数代的开疆拓土,造成了拉贾生产力和人口密度的提高。阿克巴一般从拉杰普特部族酋长中招募(贵族),他们要么宣称具有王室血统,要么是大贵族世家的子弟。这些塔库尔(thakurs)或主人是拉杰普特社会的贵族,与仅拥有中等权力、土地和身份的较卑微的布米亚武士形成对照。

  截至1580年,贵族集团中已有43名拉杰普特人(以及少数非拉杰普特)。每位王公都被赏以高等爵位、薪俸和额外恩典。其成年诸子及其他男性近亲和同族之人也可获得较低的曼萨卜达尔爵位。按照帝国规矩,拉杰普特贵族把他们的亲属和非亲属扈从编成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以备征调。拉杰普特贵族本人也要效命皇帝,奔赴他被派往的任何地方。在上,拉杰普特贵族公开承认皇帝的和至高无上,而且熟悉波斯和帝国仪礼。在这样做时,他们得到保证,从而可以保留他们作为教武士所具有的信仰、习俗和荣誉。

  作为对帝国爵位和特权的回报,这些王公承认了莫卧儿帝国对拉贾的严密统治。通过在之上给新王公前额点上“缇卡”(tika)即朱砂红标记,皇帝合法化了他的地位。与此同时,阿克巴授予爵位和官阶,赏给新贵族大量晋封礼。新王公按例要奉献大量贡品(pishkash,作为对所获赏赐的回赠。皇帝授予王公祖传之地(watan),作为其不可转让的财产。这些土地不必缴纳贡赋,但其估定税收要作为为帝国服务的酬劳支付(给这些王公)。当卡赤瓦哈王公巴拉马儿归顺阿克巴时,他的领地包括了拉贾东部安伯乡的村镇。评估了安伯的岁入,算作按这位王公的莫卧儿贵族品级付给他的薪俸和额外恩典。拉贾境内(有时境外)另外一些乡的税收,也作为可转让的俸地分配给了巴拉马儿。这些追加土地的数量和位置随巴拉马儿及其后继者爵位和俸禄的变化而变化。净效果是要确保卡赤瓦哈部族在安伯的祖传之地免遭外部或内部威胁,使来自别的土地上的可得税收归于王公。其意图是要挫败任何扩大安伯领地和创建一个较大国家的尝试。当别的拉杰普特首领归顺他时,这位莫卧儿皇帝做了类似的安排。

  阿克巴对拉杰普特首领和新拉贾省实行严密的帝国控制。拉杰普特人的领地没有变成一群自治的纳贡王国。相反,该省的莫卧儿与恒河平原上其他直接治理的行省十分类似。一个握有重兵的莫卧儿总督驻扎在新建的阿杰梅尔帝国要塞,而这里变成了该省的省会。只有帝国通货才可流通,只能向前往古吉拉特诸港的陆上商队征收帝国通行税。标准的帝国税收体系,包括对每个村庄的详尽评估、土地调查和登记以及现金征缴,都已成为通例。那些尚未被拉杰普特人埃米尔占有的地区,依例作为可转让的纳税区分给非拉杰普特裔曼萨卜达尔。一个由拉杰普特布米亚、查特和其他支配种姓组成的混合阶层,继续充当着帝国收税人和生产农民之间的中介。

  正像这一时期吟游诗人文学作品中显示的那样,归顺帖木儿王朝并不违反拉杰普特人的“达摩”或承袭下来的道德行为律令。与莫卧儿帝国的联系初鼓励了而不是破坏了亲属团结。每个拉杰普特贵族都非常依赖他的亲属为他提役、建议和忠告。他的私密小圈子就是由他的“兄弟团”形成的,里面包括了同一父系祖先六代以内的所有男裔。每个兄弟团都构成了一个亲属单位,享有统治其通过殖民、征服和拓居而赢得的故土的天然权力。更大的招募范围是父系部族,由数个具有不同地位和权力的兄弟团构成,他们共同宣称他们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共同男性祖先的后裔。兄弟团和部族在声誉和权力上的兴隆皆因他们是莫卧儿军队中的武士。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莫卧儿帝国》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