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翟明秋编著
页数:150
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380236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充满发现和发明的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明的浪潮从未间断。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凝聚着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发明,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简介
翟明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于2007年10月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编著出版的科普图书有《奇妙的电脑》、《小学生科技博物馆》等。主审的科普丛书《精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获1996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本书特色
翔实、伟大的百年发明记录,珍贵、考究的注释插图,隐秘、动人的背后故事专业、正统的科普知识,为读者奉上丰富美味的科技文化大餐。
目录
飞机
喷气发动机
火箭
气垫船
自动变速液压转向装置
人造卫星
核反应堆
电影
电视
彩色照相
磁性录音
无线电通信
电子管
晶体管
电子计算机
……
节选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主要设计者是苏联发明家米·吉洪拉沃夫。 1900年,吉洪拉沃夫出生于俄国弗拉基米尔的一个律师家庭。当吉洪拉沃夫9岁时,全家迁到彼得堡居住,当时不仅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消息传到了俄国,而且俄国也出现了最原始的飞机。1910年,彼得堡举行了一次航空周展览。这引起了,J、吉洪拉沃夫的极大兴趣,自从他第一次见到飞机,就着了迷,开始阅读关于航空方面的图书。以后,他大量阅读和钻研了俄罗斯航空先导——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并立志从事航空事业。 苏联国内战争爆发后,吉洪拉沃夫参加了保卫革命政权的战争。战后,被送到茹科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和战前一样,他十分着迷于滑翔机的设计研究工作,由他设计制造出的滑翔机不仅受到驾驶员们的喜爱,也受到航空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他从航空学院毕业后,在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志趣从滑翔机逐渐转移到火箭研究方面。 1927年,吉洪拉沃夫在克里米亚认识了后来成为人造卫星总设计师的谢·科罗廖夫。科罗廖夫是航空界的权威人物之一,他一开始也是从事飞机研究的,后来改为研究火箭。由于志趣相投、事业一致,他们很快就成为好朋友,为共同的事业携起手来。不久,他们一起来到莫斯科,参加了以灿德尔为首的火箭研究小组,并很快成为小组的骨干。1932年8月17日,由小组研制的“09火箭”发射成功,这对推动他们的继续研究起到了鼓舞作用。 1933年10月,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倡导成立火箭技术研究所,并集中了全苏最优秀的火箭专家从事这-工作。这使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火箭研究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图哈切夫斯基遭到迫害,火箭技术研究所被迫改组,科罗廖夫领导的带翼导弹研究室被撤销,火箭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吉洪拉沃夫重操旧业,进入了苏联国防研究所,继续研究火箭的同时,开始对人造卫星的研究发生兴趣。 吉洪拉沃夫认真研究了奇奥尔科夫斯基的有关著述,对其中提到的连接多级火箭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重力角度对每个方案进行了考查。当时,科学界已经认识到,要使物体克服地球引力绕地球运动,必须具备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要发射卫星,必须使火箭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怎样才能使运载卫星的火箭达到这一速度呢?这成了研究人员的中心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