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安月辉,于伟娜,张海英主编
页数:181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040587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语文》共分4章,第一章介绍了诗歌,第二章介绍了散文,第三章介绍了小说,第四章介绍了戏剧。 《大学语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现当代作品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分析、欣赏、领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目录
节选
第二节诗歌欣赏技巧 一、了解写作背景 诗歌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在语言运用上要求用字少而容量大。因此,欣赏诗歌时,首先要疏通字义,领会词语的深刻内涵。 欣赏旧体诗时,会由于同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古今词义的差别,平仄格律等因素的限制而用词孤僻,读起来不易理解。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之句。“故国神游”就是“神游故国”的倒装句,“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句。谁笑我呢?有人认为,这里省略了主语“人们”,于是把诗句的意思解释为:“人们应该笑我多情。”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其实,“笑我多情”应是作者自己。作者怀古之后,从历史回到现实,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虽然有志报国,但仕途艰险,光阴虚掷,壮志难酬,与年华方盛便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顿生感叹,想想自己年将半百,屡遭排挤打击,意欲步周瑜的后尘,实在是梦想,又怎能不自笑多情呢!这正是诗句所蕴涵的深意。诗贵含蓄,我们欣赏诗歌时,不能停留在明白字面意义这一点上,而要深一步去探究和发掘诗句的内涵。 诗人因现实生活中某种因素的触动,抒情写志,有感而发。其喜怒哀乐,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及自身的生活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了解某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对领会其情感内容颇有助益。写作背景的内涵之一是指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另一内涵是指作者自身的经历等,对作品思想情感的影响。如李清照是处于北宋与南宋交替时候的一位词人,前期家庭幸福,爱情美满,故其词大都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清俊旷逸;后期词抒身世之感、家国之思,苍凉沉郁。词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哀痛、凄凉落寞与当时社会的政局变化和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掌握基本抒情方法 诗人抒情写志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说来,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典型的例子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古诗《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展露心迹。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属写景抒情;《蜀相》中的“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概括、叙述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属叙事抒情;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等,则属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动来展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