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狮子街道人文

封面

作者:狮子街道人文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144640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狮子街道人文

内容简介

狮子街道办事处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地处九江市西部。该街道交通便捷、风光旖旎。境内有白鹤洞、狮子洞、唐义门陈氏遗址等。《狮子街道人文》将狮子街道办事处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红色故事、历史名人、传说典故融为一体,将口口相传的典故和不为人知的人文素材挖掘整理,展现了狮子街道独特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积淀。为了记载狮子街道的发展历史,为了发展该镇的文化事业,为了让居民不忘故土、热爱家乡,狮子街道党工委组织人员编纂了此书。

相关资料

一、惺予故里

狮子街道位于九江市柴桑区新城区, 民国时 期为褒奖辛亥革命元老罗惺予的功绩, 曾命名为 惺予乡,有“惺予故里”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风光旖旎 , 人文荟萃。境内有一方名胜白鹤洞、 狮子洞; 古迹遗存有唐义门陈 遗 址、 宋 岳 飞 夫 人李氏墓、明郡主熊母朱氏墓、朗山天葬坟,宗 教场所有清修寺、隆教寺, 等等。物流园、高铁 新区正在兴起,狮子街道是生机勃发、人财 两 旺 的兴业热土。

沿革概貌

九江市柴桑区狮子街道, 位于西部市区, 东邻沙河街道、岳师街道,北毗城 门街道,南与岷山乡接壤,西与新合镇相连。古时因境内有白鹤洞名乡, 称九 江府德化县义六路白鹤中乡、义七路白鹤西乡。民国时期,为褒奖老同盟会会员 罗惺予对辛亥革命成功所做出的贡献, 曾名惺予乡,故有“惺予故里”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 年—1955 年隶属于九江县第八区,分设陶溪、龙岗、 住岭、三桥、牌楼、雨淋等乡,区政府所在地设在鸡岭村王一我村。1955 年,各乡 成立初级社。1956 年,分别转为高级社。1958 年,人民公社成立,区内划归九江 县城门人民公社。1961 年,城门公社南北一分为二,南以狮子山为名,新设狮子 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公社办事机构设住岭村。1984 年 4 月,将狮子公社更 名为狮子乡,各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1993 年 8 月,撤乡建镇。2019 年 2 月 25 日,九江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撤销柴桑区狮子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通知》,
2018 年狮子街道办事处大门

一、惺予故里

狮子街道位于九江市柴桑区新城区, 民国时 期为褒奖辛亥革命元老罗惺予的功绩, 曾命名为 惺予乡,有“惺予故里”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风光旖旎 , 人文荟萃。境内有一方名胜白鹤洞、 狮子洞; 古迹遗存有唐义门陈 遗 址、 宋 岳 飞 夫 人李氏墓、明郡主熊母朱氏墓、朗山天葬坟,宗 教场所有清修寺、隆教寺, 等等。物流园、高铁 新区正在兴起,狮子街道是生机勃发、人财 两 旺 的兴业热土。

沿革概貌

九江市柴桑区狮子街道, 位于西部市区, 东邻沙河街道、岳师街道,北毗城 门街道,南与岷山乡接壤,西与新合镇相连。古时因境内有白鹤洞名乡, 称九 江府德化县义六路白鹤中乡、义七路白鹤西乡。民国时期,为褒奖老同盟会会员 罗惺予对辛亥革命成功所做出的贡献, 曾名惺予乡,故有“惺予故里”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 年—1955 年隶属于九江县第八区,分设陶溪、龙岗、 住岭、三桥、牌楼、雨淋等乡,区政府所在地设在鸡岭村王一我村。1955 年,各乡 成立初级社。1956 年,分别转为高级社。1958 年,人民公社成立,区内划归九江 县城门人民公社。1961 年,城门公社南北一分为二,南以狮子山为名,新设狮子 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公社办事机构设住岭村。1984 年 4 月,将狮子公社更 名为狮子乡,各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1993 年 8 月,撤乡建镇。2019 年 2 月 25 日,九江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撤销柴桑区狮子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通知》,

2018 年狮子街道办事处大门

撤狮子镇设狮子街道办事处。辖住岭社区、仲山、牌楼、煤山、三桥、朗山、鸡岭、 龙岗、蔡桥村等 8 个行政村,1 个社区,辖村民小组 114 个,人口 2.5 万余人。全 境属丘陵地区,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株岭, 一脉蜿蜒横卧镇南;朗山, 一峰独秀雄居镇西。地表水由朗山溪、陶溪河、蔡桥河、三桥河分别注入城门湖、 赛湖、七里湖。有耕地面积 14 975 亩,林用地 35 145 亩,养殖水面 1306 亩,农产品 主要有优质水稻、棉花、油菜、菌类、香椿等, 盛产的水果有蜜桃、雪花梨、葡萄等。 南部山区盛产竹木,中部石灰石矿产丰富,石灰炼制业历史悠久,质优价廉, 有“石灰之乡”的美誉。近年来, “一村一品”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 经济生机勃勃,牌楼村的平卧菊三七、香椿、菌菇等绿色农业, 仲山村稻虾联作 等生态农业, 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狮子高速口

境内交通发达,距 市政府 12.9 公里、区政 府 6.8 公里、九江机场 14.3 公里,境内共有高 铁 大道、通江大道、双 瑞大道、狮岷公路四条 主道以及纵一、纵二路 两条辅道, 高铁大道 至九江高铁站仅 3.8 公 里,杭瑞(九瑞)高速 自东向西贯穿全境,

在狮子境内设有出口 ,是周边地区南下南昌 、北上武汉 的必经之地。 高速出 口延伸至通江大道, 直达城西港集装箱码头, 双瑞大道西至瑞昌市。高铁新区、 物流园区两大经济区建设,日新月异,渐显优势。

狮子街道,在融入大九江城区建设中, 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 升华为发展动力,以街市兴、乡村美、百姓富和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丰姿展 现在世人面前。

村级区划

住岭社区

住岭社区位于柴桑区西部 ,为街道办事处驻地 。东与狮子街道龙岗村接 壤 ,南与煤山村相连 ,西与鸡岭村相邻 ,北与城门街道白畈村毗邻 ,距城 区 5 公里。相传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官兵所到之处沿路烧杀,至此住刀,故 人们称此地为住刀岭,后又简化为住岭。下辖 16 个自然村,18 个村民小组,总 人口 853 户 2741 人。土地资

源:辖区总面积 6.2 平方公 里,耕地面积 1333 亩,水田 890 亩,旱 地 443 亩。森林 资源:山地面积 1053 亩,全 部为灌木林。

住岭社区

李家老屋 位于住岭 北 0.7 公里的小丘边。沙河 至城 门公路由村西经过。清 朝中期,李笔达从鸡岭李家

三房迁居于此。原名龙岗畈李老屋。

王家村 位于住岭北 0.5 公里的小丘脚下。沙城公路从村中通过,村南有 小溪。据《王氏宗谱》载:王克一之三子由湖口浙桥小凤山始迁九江,后宅田被 改为大教场,复迁垄岗畈。迄今二十世。

娄家塆 位于住岭北 0.4 公里的小丘南面。村北有小溪,村东头有小桥。明 朝初期,娄细宝从吉安瓦西坝迁居于此。

玉明垄李家 位于住岭北0.7公里的玉明垄北面。村南有小溪。据《李氏宗谱》载:

明朝初期,李仲一原籍安徽省徽州府婺源县之高桥,由武解元授职千总,奉命垦荒, 乃迁化邑仙居乡朗山,后迁居于此。

施家畈 位于住岭北 0.7 公里的垄畈东南,沙河至新塘公路北。明朝初期,施 扬贡从吉安瓦西坝迁居于此。

干家花屋 位于住岭北 1.4 公里的狮子山南面。据《干氏宗谱》载:干世良(明 万历年间 )江州人居住在江右,因乱宦于楚,遂徙江州,卜宅沙河。此村原 有一间干家祖堂屋,门头上雕花,人皆称其为干家花屋。

梁家畈 位于住岭西北 0.2 公里的垄畈南面,沙城公路东。村后有小溪。 明朝初期,梁普炎从吉安瓦西坝迁居于此。

董家 位于住岭北 1 公里的垄畈北面。村南有小溪。明朝末年,董氏从黄老门 大塘张家山迁居于此。始名董家畈。

肖家塝 位于住岭西 0.5 公里的小丘塝上,沙河至新塘公路边。清朝末期, 肖文选从城门石桥肖家洲迁居于此。1909 年,吴氏从黄老门大路迁居于此。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修朗山水库朱姓数户迁居于此。

黄一房 位于住岭东 0.4 公里。据《黄氏宗谱》载:明代嘉靖年间(1522— 1566) ,黄氏六世祖黄早从破塘大屋迁居于此 ,以始迁者排行十一得名为黄 十一房 ,后人去十留一简称黄一房。

干家垄 位于住岭东 1 公里的山垄东面。据《干氏宗谱》载:明成化年间 (1465—1487),干始宗随祖迁居浔阳沙河之西。

栅岭凹 位于住岭东 0.25 公里的栅岭山西北凹里。清朝嘉庆年间,王子贤从鸡岭 王一我村迁居于此。以栅岭山得名。因方言“栅”“杀”同音,故又名杀岭凹。

梁家凹 位于住岭西南 1 公里的煤山东麓 。清朝末年 ,梁 氏从梁家 畈 迁居于此。

白羊垄 位于住岭西 1 公里的小山垄北面。沙河至岷山公路从村东经过。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黄光朝从破塘大屋迁居黄家新屋, 复迁居于此, 以形似白羊得名。

杜家山 位于住岭东南 0.9 公里的杜家山西面。据《黄氏宗谱》载:黄贵辅从 永泰源 口乔迁浔 阳初寓 白鹤东乡泉水塘未几, 乔居西乡鸡公岭, 其孙黄联徙 栅岭杜家山传十七代,仍用原名。

朱家垄 位于住岭西南 1 公里的山垄里。明朝末期建村, 称朱家垄。清朝末期, 朱氏招城门石桥黄光贵为婿,传宗接代,仍用旧名。

鬼头凹 位于住岭南 0.5 公里的栅岭山南麓凹里。清嘉庆年间(1796— 1821),黄仕目兄弟三人,从煤山破塘大屋迁居于此。因前案有一山尖半露探头, 俗称鬼头,其村也以此得名。

【延伸阅读】

狮子街道党性教育户外基地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狮子街道党性教育户外基地, 位于狮子山公园, 总投 资 20 万元,是集党性教育、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教育基地。

基地以弘扬党史中的伟大精神为主线, 以狮子街道党员服务重点工程、服

狮子街道党性教育户外基地

务 项 目 建 设 促 九 江 高 铁 新 区 发 展 为 主 旋 律, 同 狮 子 印 · 记 馆 联 动 组 团, 使 户 外党性教育同室内党性教育有机结合,是广大党员重 温 革 命 传 统 的 重 要 宣传 阵地。

九江市柴桑区智慧物流园区

九江市柴桑区智慧物流园区是 《九江市物流业 发 展 专 项 规 划 (2019—

2035 年)》中“3 枢纽 9 园区 16 物流中 心 14 配送中心”共 42 个主要物流节点 布局中的 9 园区之一,重点工程为公 路港智能化仓储配送中心、电商快递 分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本项目的 建设响应了九江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迅猛发展的快递 物流需求。九江市柴桑区智慧物流园 项目一期工程位于高铁大道与通江大 道交叉口, 总用地 118 亩,其中物流 园区用地 87 亩,设置以坡道库为核心 的电商快递分拣中心;商业用地 31 亩,一期工程用地内新建两栋双层坡 道库、高架平台、坡道、设备用房、 门 楼 及门房等总建筑面积 73 729.03 平方米,一栋商贸物流服务中心,总 建筑面积 23 455.65 平方米。

智慧物流园

龙岗村

龙岗村,位于狮子街道东北部, 距街道办事处驻地 1.5 公里,距城区 3 公里。 东起东风村鑫山水泥厂界, 西至城门街道狮城大道, 南起狮子街道住岭社 区界, 北至八里湖新区王家墩村铁路界。

龙岗村村部

双瑞大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整村全境属于 高铁规划 区。下辖 23 个自然村,21 个 村民小组,总人口 1198 户 3709 人。辖 区总面积 2.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278 亩,水田 1466 亩,旱地 812 亩。山地面 积 1539 亩,其中,经济林 18.5 亩,灌木 林 1520.5 亩。境内有狮子洞——岩溶洞 穴旅游景点。

阎家畈 位于住岭北 1.5 公里的田畈西部。清朝初期,阎氏从河南省始迁涌 泉泉塘畈阎家塘,百年后复迁居于此。

周家大屋 位于住岭北 3 公里的小丘西面脚下。《陈氏墓碑》载:周氏之 母陈氏于清雍正年间(1723 — 1735) ,从九江市东门外携三子迁至此地定居。 后人丁繁茂,房屋增多,故名。

熊家畈 位于住岭北 3 公里的垄畈西头。《熊氏六新重修家乘》载: 明初 熊均寿由临江徙居浔阳城虎踏石,今属煤山境内,后又迁上、中、下洲湾。

熊家中塆 位于住岭北 2.5 公里,小丘东面脚下,小河中游塆里。明朝初期建村。

管家铺 位于住岭东北 2.5 公里的垄畈中间。清朝中期, 管九和从城门管家 大屋迁居于此。定居后在此开了一间杂货铺,故名。

桂家凹 位于住岭东北 4 公里,背靠庙山。《桂大龙墓碑》载:桂大龙从德安 宏泉徙居管家铺,后复迁居于此,传八代。

张家凹 位于住岭北 2.7 公里小丘垄两侧。清朝末年, 张氏从黄老门春华海 泉张家迁熊家上塆,后又迁居于此。

夏家凹 位于住岭东北 2.5 公里的小丘凹南。清朝初期,夏氏从九江(市)马 家洲(已废)迁居于此。

熊家上塆 位于住岭北 1.5 公里的丘脚下,小河上游塆里。明朝初期建村。

李家凹 位于住岭东北 2 公里的塔山口西麓。《李云德墓碑》载:清康熙丁 亥年(1707),李方德由鸡岭三房垄分支至此定居。

黄家凹 位于住岭北 1.5 公里的小丘凹里。清朝末年,黄氏从沙河街黄家坳 杨家迁居于此。

肖家凹 位于住岭东北 2 公里的大山西麓。清朝初期建村。

陈家凹 位于住岭东北 1.5 公里的塔山口西麓。清朝初期建村。

陈家村 位于住岭北 2 公里的小丘西面脚下。清朝初期,陈神基从沙河兰桥 迁居于此。

韦家岭 位于住岭北 1.2 公里的岭埂下。明朝中期,韦怒从城门兴联韦家凹

迁居于此。

老屋阎家 位于住岭北 0.9 公里垄畈东边。明朝末期,阎氏从河南省始迁涌 泉乡泉塘畈阎家塘,百年后复迁至此后,部分迁到阎家畈,此村称为老屋。

熊口 位于住岭东北 1.2 公里的小山垄口上,又名熊口上。据《熊氏墓碑》载: 清朝初期,熊友麟从煤山熊家畈迁居于此。

陈敖洼 位于住岭北 1.5 公里的小丘南洼里。据《义门陈宗谱》记载:清康熙 四十五年(1707)陈应泰公偕曹太夫人携幼子宗相,由原庐山区岗嘴陈村迁入龙岗畈, 后人因颂扬我蓝桥庄第一世祖陈士泷公之妻敖太夫人之懿德,遂取其美名以纪念之。

周家村 位于住岭北 1 公里的狮子山西北脚下。清朝光绪年间(1875— 1908),周茂支从狮子山何家村迁居于此。

李家畈 位于住岭北 1 公里的田畈上。清朝中期, 李记山从住岭李家老屋 迁居于此。

何家村 位于住岭东北 1 公里的狮子洞出口处。据《何氏宗谱》载:清朝初期, 何仕宇由迪畲迁居沙河街狮子山庄世系。

徐家 位于住岭东北 1 公里,狮子山西侧。据《徐氏宗谱》载:徐宏何自明初 由徽州府婺源县枣林乡徙居德安,徐父必义迁居化邑 白鹤乡垄 岗畈狮子山。

张 家 位 于 住 岭 东 北 1 公 里 的 狮 子 山 南 侧。 清 朝 光 绪 年 间(1875— 1908) ,张永友从黄老门海泉张家迁居于此。

【延伸阅读】

狮子印 ·记馆

作为义门陈文化发源地的狮子街道,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岳母墓、岳飞夫 人墓等旅游资源丰富,覆盖狮子境内的九江高铁新区, 将打造 9 平方公里生态 文旅体验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观光休闲产业。

2022 年以来,狮子街道积极推进“文旅旺区”发展战略,高标准打造集“四名”

文化于一体的狮子印 · 记馆。该馆 位于狮子街道龙岗安置小区一期, 总 投资 100 余万元,占地 500 余平 方米。按照充分展现党建引领发展 成果、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集 中展示人文自然风貌、凸显狮子 未来发展潜力的思路,着力打造 记乡愁、 知乡音、 凝乡情的精神 家园。

狮子印 ·记馆内部图

馆内设乡贤名人厅、本土名品厅(平卧菊三七、牌楼香菇与羊肚菇)、民俗厅(含 贤母文化展示区、义门陈文化展示区、地名由来和典故区、古树展示区) 、名胜区 (狮子洞、李娃墓、郡主墓、清修寺、隆教古寺、天葬坟、伯宣井、干洞、白鹤洞、 雨林风景区)、红色文化厅、高铁新区发展历程厅、乡村振兴厅等。

其中,乡村振兴厅通过展现脱贫攻坚成果、专设本土特产交易平台, 充分 体现了“党建 脱贫攻坚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理念;红色文化厅通过深入 挖掘本地红色故事、红色英烈等, 将狮子印 ·记馆打造成为党员党性教育基地。

蔡桥村沿革

位于住岭北,属丘陵地区,辖 14 个自然村,12 个村民小组,有 234 户,1156 人。 耕地面积 1503 亩,主种水稻。山林面积 500 余亩。解放初属石桥乡、龙岗乡。1958 年, 属城门公社,称蔡桥大队。1961 年,改属狮子公社。以境内自然村蔡家桥简化而得名, 驻地陈家凹。2018 年 10 月,划出王家墩村等归属于八里湖新区赛城湖街道,余下 由龙岗村代管。

陈家凹 位于住岭东北 4 公里的小丘凹里。2 户,9 人。明朝初期, 陈氏从沙河 兰桥陈家墩迁居于此。

叶家塆 位于住岭东北 5 公里的小丘塆里。9 户,49 人。清朝末期,叶氏从沙河 兰桥迁居于此。

胡马石 位于住岭北 5 公里的小丘南坡下。8 户,33 人。清朝初期,胡氏从本地 胡家塆迁居于此。相传胡氏力气很大,能手举一只石马,人皆钦佩,故名。

蔡家桥 位于住岭北 5 公里的垄畈西埂上。25 户,107 人。据《蔡氏宗谱》载: 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 ,蔡增富由郑州迁回本邑白鹤乡垄岗畈祖宅,复迁居 于此。以村外小河上的石板桥得名。

闵家凹 位于住岭北 5 公里的小山凹里。10 户,60 人。明朝初年建村。

胡家塆 位于住岭西北 5 公里的山塆里。19 户,91 人。清朝初年,胡氏从 本 地 三桥太阳山迁居于此。

刘家塝 位于住岭北 5 公里的垄塝上。24 户,120 人。清朝末期,此地称杨家塝。 后刘氏从沙河土局刘家老屋迁到此处定居,改称刘家塝。

蔡家墈 位于住岭北 4 公里的田墈上。20 户,100 人。清朝中期,蔡氏从白鹤乡 垄岗畈迁居于此。

目录

一、惺予故里

沿革概貌…………………………………………………………………………………………………………………………. 002

村级区划…………………………………………………………………………………………………………………………. 004

住岭社区……………………………………………………………………………………. 004

【延伸阅读】狮子街道党性教育户外基地………………………………………… 006

【延伸阅读】九江市柴桑区智慧物流园区………………………………………… 006

龙岗村……………………………………………………………………………………….. 007

【延伸阅读】狮子印·记馆……………………………………………………………… 009

【延伸阅读】蔡桥村沿革………………………………………………………………. 010

鸡岭村……………………………………………………………………………………….. 011

朗山村……………………………………………………………………………………….. 012

【延伸阅读】黄金村沿革………………………………………………………………. 014

【延伸阅读】朗山水库/黄支龙…………………………………………………….. 015

煤山村……………………………………………………………………………………….. 016

三桥村……………………………………………………………………………………….. 018

牌楼村……………………………………………………………………………………….. 020

【延伸阅读】狮子现代农业产业园………………………………………………….. 021

仲山村……………………………………………………………………………………….. 022

【延伸阅读】雨淋村沿革………………………………………………………………. 024

【延伸阅读】雨林风景区………………………………………………………………. 025

二、历代先贤

罗惺予:辛亥革命一元老/刘为珍……………………………………………………………………………. 028

黄母王氏:淑人懿德永流芳/施元华………………………………………………………………………… 031

彭国光:万历新政一重臣/刘为珍……………………………………………………………………………. 034

罗大佑:台南首任知府/刘为珍……………………………………………………………………………….. 038

蔡金台:首创中国农业办学的御史/罗克岩…………………………………………………………… 042

罗裕樟:九江现代教育先驱/罗克岩……………………………………………………………………….. 046

贤母桂大媛:教子有方著义名/徐增裕 徐常炎…………………………………………………… 049

罗其澄:南京气象学院创始人/刘为珍…………………………………………………………………… 052

罗其湘:徐福入海东渡追踪人/刘发龙…………………………………………………………………… 055

红学家、文学理论家罗德湛/罗克岩……………………………………………………………………….. 059

三、胜景名迹

溶洞奇观…………………………………………………………………………………………………………………………. 064

狮子洞……………………………………………………………………………………….. 064

[延伸阅读]狮子洞说奇/刘为珍………………………………………………………. 065

白鹤洞……………………………………………………………………………………….. 066

[延伸阅读]白鹤洞探秘/余茂勋………………………………………………………. 066

名刹古寺…………………………………………………………………………………………………………………………. 068

清修寺……………………………………………………………………………………….. 068

[延伸阅读]历史悠久的清修寺/黄良钧…………………………………………….. 069

隆教寺……………………………………………………………………………………….. 070

人文荟萃…………………………………………………………………………………………………………………………. 071

楚国夫人李氏墓…………………………………………………………………………… 071

明郡主朱妙善墓…………………………………………………………………………… 071

天葬坟……………………………………………………………………………………….. 072

[延伸阅读]朗山传说与朗山义兵/刘为珍………………………………………….. 073

王家墩遗址…………………………………………………………………………………. 076

义门陈遗址…………………………………………………………………………………. 076

[延伸阅读]江州义门陈系列故事/陈文夫………………………………………….. 077

三桥村抗日战场…………………………………………………………………………… 084

[延伸阅读]当年鏖战急/施元华………………………………………………………. 084

四、红色纪事

白西区委书记李和清传略/李自炉……………………………………………………………………………. 088

张荣镜烈士传略/徐增裕……………………………………………………………………………………………. 090

刘为泗大义灭亲斩姑表/刘为珍……………………………………………………………………………….. 091

王植金烈士被害前后情况/王人炎口述/王品科记录……………………………. 095

光荣的土地蟹子林/罗克岩………………………………………………………………………………………… 098

鸡公岭与十八踏之变迁/邹良兴……………………………………………………………………………….. 105

亲历九江县第八区政权诞生记/黄训乾…………………………………………………………………… 106

狮子籍烈士英名录………………………………………………………………………………………………………… 110

五、问俗采风

岁时风俗…………………………………………………………………………………………………………………………. 118

九江文曲戏(狮子·省级)………………………………………………………………. 122

[延伸阅读]仲山文曲戏剧团纪实/洪中梅………………………………………… 123

民间高手/李明权………………………………………………………………………………………………………… 126

[延伸阅读]精美的木头会唱歌/李明珍…………………………………………….. 126

六、地方特产

狮子平卧菊三七…………………………………………………………………………………………………………….. 132

[延伸阅读]羊肚菌撑起群众“致富伞”/王灵昱…………………………………… 134

小香椿长成“摇钱树”…………………………………………………………………… 136

向日葵:张张笑脸迎客来……………………………………………………………………………………………. 138

七、地名传说

舞动的狮子/李明珍…………………………………………………………………………………………………….. 140

张果老筑城门的传说/苏有良……………………………………………………………………………………. 143

株岭山的传说/刘为珍………………………………………………………………………………………………… 145

“科第联翩”的罗家中门村/罗克岩……………………………………………………………………. 148

邮亭驿站刘铺司/刘为珍……………………………………………………………………………………………. 154

鸡公岭与岭上红村/刘为珍………………………………………………………………………………………… 157

蔡桥的来历/孔祥群…………………………………………………………………………………………………….. 160

住刀岭的传说/周海应………………………………………………………………………………………………… 161

三桥村的由来/魏安球………………………………………………………………………………………………… 163

牌楼村的由来/帅世平………………………………………………………………………………………………… 164

阎家花屋的由来/阎家汉……………………………………………………………………………………………. 165

李鸿宾在罗家中门村的故事/罗克岩……………………………………………………………………….. 167

和尚洼与隆教寺的传说/阎家汉……………………………………………………………………………….. 171

六百年沧桑王一我/王事建………………………………………………………………………………………… 173

八、岁月如歌

追忆逝水流年/李明珍………………………………………………………………………………………………… 178

一位共产党员的执着情怀/李桂庚……………………………………………………………………………. 184

永久的怀念/刘远银…………………………………………………………………………………………………….. 190

细雨润物泽狮子/施元华……………………………………………………………………………………………. 192

我的引路人:陈新杠老校长/熊六扬……………………………………………………………………….. 196

童年时代为国奉献的回忆/熊再平……………………………………………………………………………. 198

我为教学奉献青春/孔祥群………………………………………………………………………………………… 201

怀念一条河/施元华…………………………………………………………………………………………………….. 205

九、当代才俊

狮子街道才俊选录………………………………………………………………………………………………………… 210

后 记…………………………………………………………………………………………….. 219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狮子街道人文》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