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小军
页数:202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50076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法制建设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行政法制建设、刑法制度建设、民商经济法制度建设、司法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
杨小军,教授,作者有多年法律教学经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先后出版过多部法学研究专著,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字水平。
本书特色
杨小军为港澳和外国公务员研修、培训编写的《中国法制建设》一书,注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从法制建设发展过程看法制建设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二是介绍法律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看法制建设的内容和制度发展。三是介绍主要的法律制度内容。通过主要法律制度内容看法制建设的内容和成就。希望通过本书介绍,使学员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制度、主要内容、重要成就有一个概要了解和把握。
目录
导言第一章 中国法制建设历程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一、废除《六法全书》二、法制建设起步第二节 法制建设的曲折与破坏一、法制的曲折发展二、法制的破坏第三节 拨乱反正与恢复法制一、拨乱反正二、恢复法制建设第四节 法制建设发展一、改革开放法制建设二、新时期法制建设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第一节 宪法一、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制度的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三、国家结构制度的发展第二节 民商法一、民商法的内容二、民商法的原则第三节 行政法一、行政法的发展二、行政法的成就第四节 经济法一、经济法的发展二、经济法的成就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社会法一、社会法的发展二、社会法的体系三、社会法的原则第六节 刑法一、刑法的发展二、刑法的成就第七节 程序法一、刑事诉讼法二、民事诉讼法三、非诉讼程序法第三章 行政法制建设第一节 行政许可制度一、行政许可设定二、行政许可程序第二节 行政处罚制度一、行政处罚分类二、行政处罚原则三、行政处罚程序第三节 行政强制制度一、行政强制设定二、行政强制原则三、行政强制程序第四节 行政复议制度一、行政复议制度建设二、行政复议范围三、行政复议程序第五节 行政诉讼制度一、行政诉讼制度建设二、行政诉讼程序第六节 行政赔偿制度一、行政赔偿范围二、行政赔偿构成要件三、行政赔偿标准
第四章 刑法制度建设第一节 刑法的原则和犯罪构成一、刑法的原则二、犯罪构成要件第二节 各类犯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五、侵犯财产罪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七、危害国防利益罪八、贪污贿赂罪九、渎职罪十、军人违反职责罪第三节 刑罚的体系一、主刑制度二、附加刑制度第五章 民商经济法制度建设第一节 民商事主体制度一、自然人制度二、法人制度第二节 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一、结婚与离婚制度二、家庭制度三、遗产继承制度第三节 物权制度一、物权的基本原则二、物权的种类三、物权的设立、变更、消灭和转让第四节 合同制度一、合同的订立与效力二、合同的履行三、违约责任第五节 侵权责任制度一、责任构成与责任方式二、不承担责任与减轻责任三、责任种类第六章 司法制度建设第一节 侦查制度一、立案与侦查二、强制措施三、证据制度第二节 检察制度一、检察机关职权二、拘留与逮捕三、公诉与抗诉第三节 审判制度一、法院组织体系二、公开审判制度三、辩护制度四、回避制度五、合议制度六、两审终审制度七、法官制度第四节 司法行政制度一、监狱制度二、律师制度三、公证制度四、人民调解制度第五节 仲裁制度一、仲裁范围二、仲裁程序三、仲裁的执行与撤销第六节 普法教育一、普法教育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后记
第四章 刑法制度建设第一节 刑法的原则和犯罪构成一、刑法的原则二、犯罪构成要件第二节 各类犯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五、侵犯财产罪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七、危害国防利益罪八、贪污贿赂罪九、渎职罪十、军人违反职责罪第三节 刑罚的体系一、主刑制度二、附加刑制度第五章 民商经济法制度建设第一节 民商事主体制度一、自然人制度二、法人制度第二节 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一、结婚与离婚制度二、家庭制度三、遗产继承制度第三节 物权制度一、物权的基本原则二、物权的种类三、物权的设立、变更、消灭和转让第四节 合同制度一、合同的订立与效力二、合同的履行三、违约责任第五节 侵权责任制度一、责任构成与责任方式二、不承担责任与减轻责任三、责任种类第六章 司法制度建设第一节 侦查制度一、立案与侦查二、强制措施三、证据制度第二节 检察制度一、检察机关职权二、拘留与逮捕三、公诉与抗诉第三节 审判制度一、法院组织体系二、公开审判制度三、辩护制度四、回避制度五、合议制度六、两审终审制度七、法官制度第四节 司法行政制度一、监狱制度二、律师制度三、公证制度四、人民调解制度第五节 仲裁制度一、仲裁范围二、仲裁程序三、仲裁的执行与撤销第六节 普法教育一、普法教育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