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传江
页数:14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303939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传统的乡城劳动力一阶段转移理论对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的”中国路径”不能有效解释的局限性,建立”二阶段转移”的乡城劳动力转移理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基于农民工调查数据,反映于个人特征上出现代际分化的两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受制度性因素、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在劳动供给行为选择即生存职业流动方面出现的不同,及其和迁移流动行为选择即空间地域流动、身份定位行为选择即社会阶层流动的交互影响进而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本书特色
本书突破传统的乡城劳动力一阶段转移理论对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的”中国路径”不能有效解释的局限性,建立”二阶段转移”的乡城劳动力转移理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基于农民工调查数据,反映于个人特征上出现代际分化的两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受制度性因素、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在劳动供给行为选择即生存职业流动方面出现的不同,及其和迁移流动行为选择即空间地域流动、身份定位行为选择即社会阶层流动的交互影响进而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目录
总序
第1章绪论
1.1现实背景与理论研究
1.2本书的选题价值、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2章乡城劳动力转移“中国路径”上的农民工
2.1乡城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
2.2 “中国路径”转移中的农民工代际分化
第3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行为选择:劳动供给
3.1农民工的过度教育与收入效应
3.2就业困境原因与市场三方分析
3.3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及市场效应
第4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行为选择:迁移流动
4.1改革开放以来乡城劳动力转移格局的巨变
4.2两代农民工不同的流向决策与隐性户籍墙
4.3隐陛户籍墙再探析: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
第5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行为选择:身份定位
5.1农民工的“被边缘化”与“自边缘化”
5.2农民工身份定位的数理分析
5.3农民工身份定位的实证研究
5.4农民工的生存职业困境、空间地域流动与社会阶层固化
本章附录:推导过程与数学证明
第6章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
6.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评价的基本问题
6.2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评价的基本框架
6.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评价的实例
第7章推进新时期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7.1农民工有序市民化是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终结
7.2打破循环陷阱应重点突破的制度性障碍
7.3新时期农民工有序市民化促进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原则
7.4促进新时期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第1章绪论
1.1现实背景与理论研究
1.2本书的选题价值、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2章乡城劳动力转移“中国路径”上的农民工
2.1乡城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
2.2 “中国路径”转移中的农民工代际分化
第3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行为选择:劳动供给
3.1农民工的过度教育与收入效应
3.2就业困境原因与市场三方分析
3.3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及市场效应
第4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行为选择:迁移流动
4.1改革开放以来乡城劳动力转移格局的巨变
4.2两代农民工不同的流向决策与隐性户籍墙
4.3隐陛户籍墙再探析: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
第5章不同代际农民工的行为选择:身份定位
5.1农民工的“被边缘化”与“自边缘化”
5.2农民工身份定位的数理分析
5.3农民工身份定位的实证研究
5.4农民工的生存职业困境、空间地域流动与社会阶层固化
本章附录:推导过程与数学证明
第6章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
6.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评价的基本问题
6.2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评价的基本框架
6.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评价的实例
第7章推进新时期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7.1农民工有序市民化是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终结
7.2打破循环陷阱应重点突破的制度性障碍
7.3新时期农民工有序市民化促进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原则
7.4促进新时期农民工有序市民化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