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理论研究

封面

作者:陈甬军,宣超著

页数:39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3001810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管理学文库: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理论研究》着重研究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发展的理论问题。首先对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界定,对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和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其次,从集聚经济、产业转型、城乡商品流通、收入差距、人口流动、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和城市群的发展等角度,对它们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机理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过程的政策体系。
  坚持从产业演进和劳动力转移的独特视角,对中国城市化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注重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中,把握理论研究的厚重性和学科研究的交叉性,从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的内容,是本书的独特价值和鲜明风格。

作者简介

陈甬军,1954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92年在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厦门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宣超,1982年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2011年获得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南京财经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

本书特色

2009年以来,城市化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先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波及中国,沿海地区有2000多万名农民工由于所在外贸加工工厂外需订单萎缩而被迫离厂回乡,人们开始对中国经济波动中依靠农民工这一“储水池”进行数量收缩和社保“托底”的模式提出质疑,后又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强拆事件大量增加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城市化日益进入了全社会的视野。 2012年以后,由于转型升级的内生影响和外需市场变化的外生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进入了年增长率处于7%~8%“次高位”的新常态。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化更是在宏观和全局层次上,被赋予了影响和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器”的作用。它不仅是释放内需巨大潜力的平台,而且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所在,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这一战略目标以后。进入2013年,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和探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大到中国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小到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民上楼的政策设计,都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入的层次为中国城市化的实践推进提供了众多的理论成果。这样,把城市化或城镇化问题的研究称为当代的“显学”似乎并不为过。 历史的沿续性和理论的厚实性是是本书的两大特色,本书又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问世,也可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作出一点贡献。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时代背景与特征
1.2  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容
1.3  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的重要意义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与经验总结
2.1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2.2  经济增长、工业化、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关系理论
2.3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经验总结
2.4  中国城市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总结
第3章  城市化与集聚经济
3.1  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
3.2  城市集聚经济的neg模型: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3.3  集聚经济与城市生产率:基于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第4章  城市化与产业转型
4.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转型
4.2  产业转型与城市化要素空间流动
4.3  产业转型与城市化关键要素配置
第5章  城市化与城乡商品流通
5.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商品流通状况与研究综述
5.2  城市化对农村商品流通影响机制分析
5.3  城市化对农村商品流通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城市化对城乡商品流通的影响
第6章  城市化与收入差距
6.1  城市化进程中的收入差距状况
6.2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6.3  城市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第7章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
7.1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
7.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7.3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7.4  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案例分析:以宁远县为例
第8章  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
8.1  城市化、城市群与全要素生产率
8.2  海西城市群发展概况
8.3  海西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9章  中国城市化地区差异:实践与比较
9.1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化发展实践
9.2  河南鄢陵县城市化发展实践
9.3  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化发展实践
9.4  城市化地区差异的比较分析
第10章  新时期中国城市化的目标与政策体系
10.1  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与选择道路
10.2  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时期中国特色城市化理论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9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