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人类心理的有机构成

封面

作者:陈述

页数:274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48138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心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以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存在,实现一个全面的整体功能。对于心理研究来说,局部研究和整体研究是同样重要的。我们不但要研究局部的功能,而且还要研究每一个局部在这个整体中的作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心理学是一个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必定同时存在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心理机制是指各种心理因素之间在逻辑关系上的机制,生理机制则是这些逻辑关系得以客观实现的前提。心理机制与生理机制必须相统一,如果提出的心理机制不能建立在生理机制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心理机制就是不能成立的。心理机能要以一定的机制运作,无论是正常心理还是异常心理,在机制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程度上情况不同。例如正常的感觉机能有一定的阂限,如果阈限程度太高,就表现为感觉迟钝,如果阈限程度太低,就表现为感觉过敏,但无论哪种情况,产生感觉的机制都是一样的。在研究方法上,实验验证和逻辑论证相辅相成。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而对于整个心理的结构体系以及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就要从逻辑上进行论证。

目录

□□章 探究心理的研究方法

□□节 建构主义理论所遇到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的困难

二、脑机能的两种重要类型

三、从脑的机能上解释认知的建构过程

第二节 整体心理结构的研究方法

一、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心理机能的出现

二、心理机能必须以神经的生理机能为基础

三、认知机能的两个逻辑要素

第二章 感觉机能的形成

□□节 神经元的工作机制简要介绍

一、神经元传递信息的特点

二、神经元接收与传递信息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感觉机能的形成

一、感官机能的形成

二、感觉中枢机能的形成

三、感觉机能中两个逻辑要素的具体含义

第三章 知觉机能研究(一)——知觉过程研究

□□节 知觉研究概述

一、知觉机能的作用

二、知觉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即时信息的整合

一、整合的基本问题

二、即时信息的整合机制

第三节 已有信息的整合

一、长时记忆的提取

二、已有信息的提取

三、提取多个已有信息的规律

四、知觉的形成步骤

第四节 知觉的反映功能

一、知觉对适应情况的反映

二、知觉机能的认知标准研究

第五节 知觉机能的生理基础

第四章 知觉机能研究(二)——有关知觉的深入研究

□□节 复杂的知觉过程分析

一、知觉的选择性问题

二、知觉倾向研究

第二节 有关认知标准的进一步讨论

一、认知标准的类型

二、认知标准与人格的关系

第三节 信息联结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知觉的理解性来自于信息的联结

二、概念的形成是信息联结的结果

三、从机体内部的信息联结过程来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之争

一、知觉理论上的分歧

二、视崖实验简介

三、视崖实验存在的问题

四、从逻辑分析上分析深度知觉的形成

五、排除经验影响的视崖实验设计

第五章 知觉机能研究(三)——记忆机制研究

□□节 记忆研究概述

一、以往的记忆机制研究介绍

二、有关记忆系统结构的逻辑分析

三、记忆系统的信息传送问题

第二节 保存感觉信息的记忆机制研究

一、瞬时记忆系统的工作机制

二、短时记忆系统的工作机制

三、长时记忆系统的工作机制

四、三个记忆系统工作机制总结

第三节 保存知觉信息的记忆机制研究

一、以往记忆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疏忽

二、从逻辑上分析记忆知觉信息的机制

第四节 从记忆机制上来解释其他的记忆现象

一、从记忆机制上来解释内隐记忆现象

二、从记忆机制上来解释前瞻记忆现象

第六章 思维机制研究

□□节 思维研究概述

一、以往的思维研究介绍

二、思维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思维机制的逻辑分析

一、重新分析过去的实验

二、思维过程的整体构成机制

三、思维过程中的信息联结机制

四、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

第七章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其他心理现象

□□节情感的产生与认知的关系

一、简要回顾情感的产生机制

二、情感机能的逻辑分析

第二节 意识研究

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意识

二、认知标准三种状态的形成

三、意识的醒觉问题

第八章 运动机能研究

□□节 随意运动的生理机制研究简介

……

第九章 心理资源研究

第十章 整体机能研究

节选

第四节知觉的反映功能

  一、知觉对适应情况的反映

  在心理学中,知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这种表述固然没有问题,问题是人们过多地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知觉,却往往忽视了从反映的角度来理解知觉。然而用进化的眼光来看,知觉机能是为了弥补感觉机能在反映能力上的不足而出现的。知觉机能和感觉机能一样,其根本作用是反映机体对客观环境的适应情况。这个作用是导致形成知觉机能的原动力。因此,知觉的本质是在反映方面,而不是在整体性方面,形成整体映像只是进行反映的方式而已。这就是说,在研究中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知觉的整合过程上,而一定要继续研究怎样通过整合过程来达到反映的目的。这么说或许有些奇怪吧?把事物的各种局部属性整合起来不就是对这个事物的全面反映吗?所以整合就等同于全面反映,还要研究什么呢?其实不然。虽然知觉能够反映事物的整体情况,但这并不是形成知觉的目的。笔者强调,形成知觉不是为了反映事物的全貌,而是为了反映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只是因为知觉是通过整合的方式来进行反映的,所以才顺便产生了反映事物全貌的效果。那么在知觉研究中就必须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通过整合过程来反映适应情况?

  来看一个例子。某人在路上遇见了一条蛇。此时他获得了一个即时信息:蛇的视觉形象。按照前面对整合过程的论述,他用这个即时信息提取了记忆中的蛇的形象,再从记忆中提取了蛇的概念和与蛇有关的各种知识经验,所有这些信息都联结在一起就在此人的主观上形成了蛇的整体映像。于是他认识到眼前这个东西叫做“蛇”,是有毒的动物,接近它是有危险的。可以看出,因为把记忆中蛇的概念与眼前的形象联结起来,所以就认识到眼前这个东西叫做蛇;因为把记忆中接近蛇有危险的知识与眼前的形象联结起来,所以就认识到接近眼前这个东西有危险等。反之,如果没有整合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就不能认识到相对应的情况。其中,“接近蛇有危险”这个信息就反映了此人对眼前这个视觉形象的适应情况。这就说明,把记忆中的信息与即时信息整合起来就是用记忆中的信息来反映对当前状况是否适应。因此知觉过程是以整合的方式进行反映的。相对而言,即时信息是显露在外的,而记忆中的信息则是隐藏着的,要通过与即时信息进行整合才能显露出来。由此可以得知:进行知觉的目的就是要获得隐藏在即时信息后面的,与机体的适应程度相关的信息。

  既然从作用上说,知觉过程是为了反映适应情况,那为什么有些知觉与适应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呢?例如,人们对海洋中的一些生物的认识,这些生物与自己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关系,也就谈不上适应的问题。其实这只是知觉的一种额外的客观效果而已。在此打个比方,某人开了一家小型超市,为了方便进货,又购买了一辆小型运货车,那么这辆运货车就是进货的工具。现在,此人偶尔驾驶着这辆运货车做一些与进货无关的事情不也是可以的吗?这就是购买运货车的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而人们并不因为有这么一些额外的效果,就认为这辆车不是为了进货而购买的了。在知觉过程中也有着类似的额外客观效果。知觉是为适应服务的,但知觉机能形成以后,对一些与适应无关的事物进行认知也额外地在客观上得以实现。这种额外的客观效果既不是知觉的目的,也不能作为否定知觉过程反映适应情况的证据。总之,知觉机能是为了反映适应情况而形成的,这是一回事,而所有的知觉是否都能反映适应情况,这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知觉机能是一种认知机能,因此也必须具有认知的两个逻辑要素:认知的基本机能和认知标准。认知的基本机能决定了能否进行认知过程。通过前面的论述知道,在知觉过程中,反映是以整合的形式进行的,整合是以比较的形式进行的。简单地说,能够比较就能够整合,能够整合就能够反映。这说明知觉的基本机能是比较机能。认知标准决定了如何进行认知。很明显,从记忆中提取了什么信息,就会形成什么知觉,所以记忆中的信息就是决定如何进行知觉的认知标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人类心理的有机构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9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