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剑锋 著
页数:21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12547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赶超型体制”是理解我国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枢纽。该体制形成于计划时期,但其基本架构及其影响下的政府行为逻辑,一直延续至今而并未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这一体系结构对经济增长模式及宏观经济结构的影响,会随着外部条件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出现调整。计划时期政府偏向工业的政策设计及其带来的高工业比重和短缺经济、因面临经济封锁而被强制平衡的对外贸易收支,与当下的政府工业偏好及高工业比重、贸易顺差所反映出来的过剩经济、居民消费比重偏低,都是同一体制对不同国际和意识形态变化而做出自我调适的结果。中央政府应着眼于政府行为模式参数集的调整,利用目前积聚起来的“改革共识”,推动赶超型体制的有序转型。
作者简介
王剑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制度金融学、财政学”。曾在《管理世界》、《新华文摘》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赶超型工业化的模式变迁与经常项目顺差》,同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
本书特色
对于赶超型体制的观察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所谓“赶超型体制”的内涵及历史来源,二是在赶超型体制下中央地方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正是在这两个层面制度安排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才在不同时期经历了表现各异但却共同带来失衡特征的宏观经济表现。当然,宏观经济失衡的领域很广,涉及的方面很多,为了分析上述两个层面的经济影响机制,《中国赶超型体制–基于历史成因与宏观经济失衡的研究》王剑锋仅从中选择近年来经济生活中较为突出的两类现象予以分析,一个是赶超型体制对于产业结构、国民收入分配以及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另一个是赶超型体制下中央及地方财政分权关系变化在税收高增长中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赶超型体制的内涵、历史来源及其影响机制概览
一、赶超型体制的内涵、历史来源与增长模式
二、赶超型体制下的地方增长激励
三、赶超型体制对宏观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概览
第二章 政府工业偏好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一、政府工业偏好的形成机制
二、政府工业偏好影响产业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中国产业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体制成因
一、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的影响
二、纵向分权不当激励的影响
三、“生产性”税制结构对地方政府产业选择偏好的影响
四、减税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第四章 赶超型体制对经常项目余额的影响
一、“内外经济关联”研究视角的选择
二、分权体制下的信贷约束变动对贸易顺差的影响机制
三、中国产业结构与经常项目余额变迁的经济史分析
四、实证检验
第五章 赶超型体制下经常项目顺差与房价之间的正反馈机制
一、赶超型体制下的政府地价级差及其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二、贸易顺差影响中国房价上涨的基本面分析
三、地价级差制度的正反馈强化效应
第六章 体制安排影响税收增长的证据:税收与税基增长间的偏离
一、经济因素的界定
二、估算方法
三、实证分析
第七章 中央地方间的收入分权对征收率的影响机制
一、已有理论模型的简单评介
二、政府课税努力影响税收增长的作用机制:一个简单模型
第八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税收征管约束能力的变迁过程
一、分税制改革前征收率下降阶段的分析
二、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征收率上升过程
三、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影响税收增长的国际经验:俄罗斯的例子
第九章 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税收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中央征收集权的影响
二、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影响
第十章 基于赶超型体制的改革建议
一、降低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偏好
二、继续深化经济分权改革
三、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四、改革土地价格的政府干预机制
五、赶超型体制视角下的金融体系改革
六、农村及农业体制的调整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