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新龙著
页数:171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19140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白玛岗》记述了作者陈新龙在西藏墨脱朝圣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作者翻山越岭的艰辛历程,描述了淳朴厚实的风土人情,展示了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墨脱朝圣的真实感受。 人生是一场修行,旅行则是修行的一个道场!通过旅行,陈新龙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
作者简介
陈新龙,一个普通的背包客,近些年来一直行走在藏区。转山转水转佛塔,足迹留在了珠穆朗玛峰、梅里雪山、库拉冈日、冈仁波钦、念青唐古拉山;拉姆拉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纳木错、白马林错、当惹雍错、扎日南木错、色令错、班公错;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昌珠寺、托林寺、卡久寺、赛卡古托寺、洛卓沃龙寺、科迦寺、香柏林寺、雍布拉康……如今,依然行走在人生朝圣的路上。
本书特色
《白玛岗》记述了作者陈新龙在西藏墨脱徒步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细腻地记录了翻山越岭的艰辛历程,描述了淳朴厚重的风土人情,展示了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墨脱朝圣的真实感受。同时,作者也以亲身经历的生死离别,给旅游爱好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目录
第一章 墨脱朝圣准备
第一节 首次进藏
第二节 拉萨朝圣
第二章 墨脱朝圣 (上)
第一节 前往派乡
第二节 翻山越岭进拉格
第三节 进入蚂蝗区
第四节 生死对话
第五节 莲花圣地——墨脱
第三章 走近墨脱
第四章 墨脱朝圣 (下)
第一节 告别墨脱
第二节 中转站 80K
第三节 嘎隆拉山
第四节 徒步的终点
第五节 回到拉萨
第五章 后记
第六章 随身物资
节选
《白玛岗》: 9月18日,前往派乡。五点多就起床收拾行囊,约好的车子七点钟准时停在吉日客栈门口。在夜色中我们离开了圣城拉萨,奔向莲花圣地——墨脱。 清晨的天气不是很好,有些阴沉,车子里有些冷,我就蜷缩着坐在最后面,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车子是金杯旅行车,加上司机一共是十个人,有一位到林芝八一镇就下车了。由于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不是很熟悉,所以上车后基本上都是在闭曰养神,而且车窗上蒙着一层雾气,看不到窗子外边,也就没有看沿途的风光。 一个半小时后到了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大家出来去“唱歌“(所谓的“唱歌”,就是去方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言词)。在马路边拍了两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巩同统一的局面,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迁都托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两藏划为六大行政区域;推广佛教;创制文字;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并建成大昭寺、小昭寺;统一度量衡制度;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等等。 司机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要睡觉,马上要到米拉山垭口了,垭口海拔5013米。他是担心我们会有高原反应,因为高海拔氧气不足,很容易睡着。一旦睡觉了,危险就慢慢地靠近你了。 天空中拥挤着大片的云,不过太阳还是在云的缝隙中挤出腼腆的笑脸。山口的风不大,却有些冰冷。山坡上的草已经泛黄,阳光从云缝之间透射出来,洒在枯黄的草地上,金黄色一片,枯草在阳光的怀抱中更加有魅力。山坡上挂满了无数五彩的风马旗,随风翩翩起舞,一遍一遍向神灵传递着人们的祈祷,虔诚的信徒在山上燃起松枝,抛洒着青稞。过往的路人都会停下脚步,感受一下海拔5000米高原的情怀,同时也领悟大自然的伟大。 米拉山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也是当地藏民心中的神山,山上挂满了五彩布条,还有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五彩布条,藏语叫“龙达”。冈为龙是风,达是马,译成汉语就是风和马,所以说汉语大多数叫它“风马旗”,也有人称经旗、嘛呢旗,或经幡、风马幡。说起风马旗,在两藏到处都可以看到五色风马旗,五色指的是白、黄、红、绿、蓝五种。民谣中唱道: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布的颜色在这里是有明确的寓意,即所谓西赤、东青、南黄、北绿的宇宙四方之说。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常见的风马旗中心图案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它们是象征深刻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状态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另还有佛像、八宝吉祥和佛经等图案,它们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属刻版的。苯教认为: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即马象征灵魂(或吉祥),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龙象征繁荣,狮象征命运。一段或一句经咒散置其间,图与文相映成趣。风每吹过一次,风马旗舞动一下,就表示诵经一次,向神传达一次自己的愿望。藏民通过这种方式,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对神灵的祈求,多么智慧的藏族人!而玛尼石堆,则是用石块垒起的祭坛,在西藏的湖边、路口和山间随处可见,玛尼石上刻有佛经或各种吉祥的动物。按藏族人的习俗,人们路过玛尼石堆时,口中颂咏着经文,并围绕玛尼石堆转一圈,再添上些石块。因此经年累月,玛尼石堆会越垒越大。 翻过米拉山口,在山下我们中途休息。已经接近十一点了,大家在此吃午餐。我没有胃口,就在外边四处转悠,饭店门口有几个卖工艺品的康巴汉子,还有一位流浪歌手。歌手的年龄估计有四十多,戴着一顶黑色的礼帽,穿着朴素的两服,腰间挂着藏族乐器扎木聂。乐器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弹奏出来的音乐却是非常悦耳动听。 扎木聂,义名“六弦琴”,古称安姆贡丹、东布拉或冬布惹阿。木质音箱,上小下大呈瓢形,蒙山羊皮、獐子皮、鱼皮或蟒皮。琴杆为指板,无品,六根丝弦或尼龙弦,两弦一组,定音相同。札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人两藏,从古代壁画上,可见到既有用手拨弹的札木聂,也有用弓拉奏的札木聂。由于我不懂藏语,他也不懂汉语,所以我们无法进行言语的沟通。卖工艺品的康巴汉子会说汉语,主动给我们当起了翻译。大家给了歌手一些钱,请他给我们表演一下原生态的歌舞。浑厚的歌声,悠扬的乐声,还配着简单的舞步,无不在诉说着神奇的雪域高原上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修饰的歌舞,是自然的声音,是纯真的声乐。回京后时常看这些歌舞的录像,听着这些自然的乐曲,心就随着优美的音律飘荡在高原上。 午后的天气有些好转,空中的乌云散去许多,剩下的云彩不断变换着样式,装扮着美丽的尼洋河,我们沿着尼洋河一直往下游走。尼洋河风光秀丽,变化多端。蓝绿色的河水,是那样的清澈。尼洋河水流不是很急,适合于漂流。我们计划着,有时间来尼洋河漂流,想象着船在水中漂、人在画中游的惬意。蓝天、白云、蓝绿色的河水、墨绿色的森林、五彩的经幡、无数的玛尼石堆,合着点缀在河滩的牛羊群,勾勒出一幅自然、美丽的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