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50年

封面

作者:陈静荣,曹木秀

页数:442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072274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50年》是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全面总结,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回顾,论述了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5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景山学校创始人之一苏式冬、原校长游铭钧、原副校长王念亲对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回忆,以及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经验整理和反思。中编记录了21世纪头一个10年景山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的成果,介绍了景山学校数学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特点,精选了景山学校及使用该套教材的其他学校教师的论文、教案等。这一时期,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景山学校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内容规定,编写了五年制小学数学实验系列教材。特别是2006~2008年编写的《五年制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1~10册全部通过。下编汇集了近年来景山学校6~9年级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实验方面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特点和使用情况等。《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50年》对丰富数学教育理论和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上编 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验的回顾
1. 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2. 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情况简介
3. 永远的探索
4. 景山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验50年
5.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6. 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验与研究

中编 九年义务教育1~5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一、新编《五年制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与特点
1. 新编《五年制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剖析
2. “数的计算”的编写体系与特点
3. “问题解决”的编写体系与特点
4. “图形与几何”的编写体系与特点
5.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探索规律”的编写特点一
6. “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贴近学生——“统计与可能性”的编写特点
二、教材的实验与研究
(一)《21世纪五年制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实验与研究
1. 在教改之路上不断探索
2.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3. 景山学校教材、教法初探
4.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学习
5. 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变革数学课堂教学
6. 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好数学
7. 培养学生“数感”的几种策略
8. 景山的经验时代的旋律
9. 使用景山教材的点滴体会(节选)
10. 由一道例题的教学所想到的
11. 浅谈对景山教材的认识(节选)
12. 让学生亲自感受数学问题的有趣性
13. 走进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数学
14. 丰富生活实际,提高综合能力
15. 景山教材数学二册“角与直角”教学设想
16. 重在创新 旨在于实践
(二)新编《五年制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的实验与研究
1. “0的认识”教学案例
2. “笔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教学案例
3. 合作学习,让数学课活起来——“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4. 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恰当运用教学策略
5. 转变观念,多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6. 深入理解教材,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7. 创设探索空间,活化数学教学
8. 在充分感知、体验中认识分米
9. 探索运算规律——“商不变的性质”教学案例
10. 创设现实情境,培养统计观念——谈“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11. 抓住概念的本质——再谈“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12. “两位数除法”课堂教学设计与评析
1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智能——“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14.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初探
15. “正比例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16. 让数学思考萦绕课堂,用数学魅力感动师生
17. 家校整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评价能力初探
18. 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下编 九年义务教育6~9年级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实验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与特点
二、实验班师生对新编教材的教、学实验报告与体会
1. 数学校本教材试教实验报告
2. 数学校本教材试教体会
3. 数学校本教材试教心得
4. 数学实验教材的试教体会
5. 学习“四边形”一章的感受
6. 学习“二次根式”一章的感受
7. 学习“反比例函数”一章的体会
8. 对景山学校数学实验教材的看法
9. 对景山学校数学实验教材的建议

节选

学校提出在狠抓基础的同时要发挥学生的特长,要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按中等水平学生的实际,但不能把学生都搞成一模一样,否则出不了创新人才。所以学校提倡作业分类,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教师多给予个别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古典的数学题和开放性的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特别拔尖的学生,可以个别自学加快进度,向前学新知识和做题,达到一定要求的,允许跳级学习。 学校提倡大集体小自由,强调天才不是靠班级教学培养,而是要靠学生自己钻研。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钻研自己喜欢的内容,选读有兴趣的书籍和刊物,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读书学习。在课表安排上,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学习时间,我们曾试验上午上课,下午是课外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做补学补练的辅导,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助于其才能发展的课外活动。如在数学所关肇直副所长的北师大研究生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外学习小组中,组织了要进入新高中课程的“集合与逻辑”“概率与统计”等内容的学习活动。 当我们在世界教改动态中,看到苏联和美国都提出,发现有数学天才的学生要及早给予特殊培养的信息,使我们更重视优质人才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1962年开始,学校举办了数学竞赛,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自由报名参加,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提高数学能力,活跃学习气氛,并能发现人才更好地培养。在中学,除了毕业班,各年级自己先组织预赛,再选出优胜者参加决赛。竞赛题是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重,竞赛前还有参考练习题,给学生一个学习锻炼的过程。1963年,学校还利用暑假在风景优美的颐和园附近举办外语和数学夏令营,集中一些优秀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半天游山玩水,半天学习提高。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50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8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