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邵璞
页数:191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020638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以水现风骨;以水搅动墨,铸就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以水力透纸背孕育笔墨纸砚以艺术生命,范曾先生的艺术正是如此。我创作的面貌与范曾先生的相差一天一地,但是,范曾先生这个关于中国画的思想认识对我的创作影响至深,可以说,我从张仃先生的焦墨创作把“墨”有幸认识到极限,从范曾先生关于“水”的教诲,重新认识了水,并重新开始让水变成我中国画创作中的血液。水既不是颜料,也不是宣纸、不是墨;水却是墨和色黑白灰和艺术生命的创造者,中国画中刚性来自水,柔性来自水。恰如古语讲的“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让水在纸上呈现意志、呈现思想,用两个无形抵达有形,无水无墨、无水无宣纸、无水无毛笔。我体会,这就是范曾先生所推崇的“水”,这正是中国画艺术哲学里的关键所在。我在研读范曾先生作品时,确实感到了先生作品中水的分量、水的灵动,以及水赋予墨、赋予人物、赋予风物、赋予艺术作品思想的灵魂。我要感谢范曾先生的知遇之恩,范曾先生的“水”带给我作品全新的面貌。
作者简介
邵璞,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95年至1997年就读于日本金泽大学文学研究生院。 邵璞12岁开始学习书法和西画,高中后,开始受鲁迅美术学院袁耀鄂教授指导。1983年至1994年,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任编辑、记者,因为工作关系,长期接触国家级诸多作家、文艺评论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游历国内名山大川,受益匪浅。潜心钻研张仃先生焦墨艺术近二十年,继承发展了焦墨艺术大师张仃先生焦墨艺术成就,在中国画焦墨艺术领域尝试进行了多方面创新,在焦墨中国画笔墨探索方面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抒情性、创造性特点尤其给观赏者以清新独特的深刻感受。 2011年,中国书画家范曾先生评论中国画艺术创作及邵璞焦墨作品。 2012年初,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为《邵璞焦墨艺术》作序。 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先生为《邵璞焦墨艺术》撰写评论。陆续出版有诗集《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邵璞书画》。主要诗歌作品收录在《朦胧诗选》中。(春风文艺出版社)主要书画作品近年来陆续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杂志、《北京晚报》、《文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央视网、中国作家网等媒体。
本书特色
《邵璞焦墨艺术》收录了邵璞的多幅焦墨艺术作品,包括焦墨山水部分、书法艺术部分以及彩墨山水部分,体现了画家多年来在焦墨艺术领域的孜孜探索。画册同时还收入了范曾、邵大箴、尚辉等画家及美术评论家的题书和评论文章。邵璞焦墨山水画从以小写大、以虚写实、以枯写润和以刚写柔的角度,开拓了焦墨山水画的表现力与表现样式,并由此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貌。淡而苍、枯而润、刚而柔,从笔墨语言的角度呈现了画家的艺术特征,也更深入地揭示了他的创作方式、艺术修养与品性格调。显然,邵璞的焦墨山水并不是写生性的山水,也不是写实性的叙事,而是通过笔墨彰显主体精神的意象性山水。他总是着眼于整体性的气象营构与气韵贯通,以心象的吐纳作为表现自然的前提,由此而物我为一、神遇迹化。
目录
范曾先生评论中国画艺术创作及邵璞焦墨作品
张仃先生焦墨山水及其邵璞的焦墨艺术(代序)
邵大箴
邵璞焦墨的淡苍秘境
尚 輝
邵璞焦墨艺术作品(一)一一焦墨山水部分
邵璞焦墨艺术作品(二)一一书法艺术部分
邵璞焦墨艺术作品(三)一一彩墨山水部分
感谢范曾先生,感谢张仃先生;
我找到先生,先生看到我。
邵 璞
171 张仃先生为邵璞题书
178 汪良先生为邵璞题书
182 臧克家先生为邵璞题书
18s 李铎先生为邵璞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