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历史:第1册

封面

作者:陈广胜,王翠主编

页数:338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49118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全1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作为职业教育和幼儿师范教材共分三大部分: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古代部分八个单元,分别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农耕经济,传统文化与主流思想,杰出人物,对外交往,科技成就,文学、史学和艺术以及古代的社会风貌:近代部分六个单元,介绍了民族危机,民族解放,中华民族自求进步的探索,民族经济的发展及中国现代化的变迁:现代部分,介绍了新中国的政权建设,道路探索,外交新成就,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及伟大的复兴历程。

本书特色

陈广胜、王翠主编的《中国历史》采用时序加主题编写体例,总体呈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及伟大的复兴历程。全书共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部分,每部分按学习主题分为若干单元,单元之下设若干课。全书共包含18个单元主题,其中,古代部分包括8个单元23课,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农耕经济、传统文化与主流思想、杰出人物、对外交往、科技成就、文学、史学和艺术及古代的社会风貌;近代部分包括6个单元18课,主要介绍了民族危机、民族解放,中华民族自求进步的探索,民族经济的发展及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包括4个单元9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政权建设,道路探索,新中国外交及现代化建设之成就。
本教材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探究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每个学习单元之后,根据该单元主题均设有一个“实践活动课”,并对活动提出了实施建议、操作方案和具体要求。

目录

古代部分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 华夏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 “封邦建国”的奴隶制度
第三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巩固
实践活动课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课 大河农业文明
第二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三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实践活动课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主流思想
第一课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第二课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课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交的思想
实践活动课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
第一课 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第二课 推动历史进步的改革家
第三课 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第四课 不让须眉的女性
实践活动课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第一课 秦汉——对外交往的开端
第二课 唐宋——对外交往的繁荣
第三课 元明清——由开放走向闭关
实践活动课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发达的科学成就
第一课 辉煌的科学成就
第二课 卓越的技术成就
实践活动课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史学和艺术
第一课 辉煌璀璨的文学、史学和戏剧
第二课 魅力永存的书画、乐舞和雕塑
实践活动课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独具魅力的社会风貌
第一课 丰富多彩的古代服饰和美食
第二课 风格多样的古代民居和发达的交通
第三课 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和风俗节令
实践活动课

近代部分
第一单元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冲击
第一课 鸦片战争
第二课 甲午战争
第三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实践活动课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解放与民主的探索
第一课 戊戌变法
第二课 辛亥革命
实践活动课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第一课 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第二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实践活动课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第一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二课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第三课 土地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

现代部分

节选

  第二个重点,要强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玉门关、阳关以西,跨越葱岭,到大月氏,再到大秦。在前面查找资料,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再通过视频资料的欣赏,动画的演示和填图训练的强化,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点。  2.本课难点,一是如何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景剧的编演中来,如何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资料;二是要充分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个难点可通过分解任务的办法来解决,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分成三幕来演,学生按任务分成三组,每组有专人负责查找资料,有专人负责编辑资料,有负责找“演员”的,有负责编台词的,有负责排练的,有负责做“道具”的,还有负责与其他组协调的。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尽可能把课本的知识点用上。  第二个难点,要充分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补充,结合学生手中的资料进行内容拓展。丝绸之路开辟的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人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人中国的。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采取表演“情景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表演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启发谈话法。  4.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  本课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师生交流互动为主要学习方法,把本课主要内容和相关图片显示在一张张幻灯片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抓住主线,并调动多种感官的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网查找有关张骞的一些资料、编组、分段准备资料(如当地的地理情形等)。  ②编写张骞通西域的历史短剧。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小组。指导各组组建“创作班子”,编写剧本,要尽可能多地用到课本所学知识;注意时间先后,路线顺序,出场人员,以及张骞等人在当时当地可能遭遇到的困扰(如敌人、野兽、沙尘暴等)。  ③确定角色,分派“演员”按本课的内容要求,拟定以下角色:张骞、汉武帝、堂邑父、张骞随从、匈奴单于、匈奴兵士、大月氏首领等人。要求各角色熟记台词,演得自如大方,符合历史史实。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历史:第1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8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