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士源编著
页数:129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3130958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系列:航运联盟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及稳定性研究》以合作博弈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航运联盟形成的谈判机制以及形成后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分析,就谈判结果、各方的利益分配方案和联盟的动态稳定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系列:航运联盟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及稳定性研究》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集装箱班轮业逐渐形成了新世界联盟、伟大联盟、马士基海陆联盟、CKYHS联盟和联合联盟等多个航运联盟。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加强联盟合作已成为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应对环境变化和满足自身发展的主要手段。对此,《航运联盟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及稳定性研究》以合作博弈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航运联盟形成的谈判机制以及形成后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研究。
本书的研究成果对航运企业战略联盟建立和维持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本书由郑仕源编著。
目录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航运联盟概述
1.2.1 航运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1.2.2 航运联盟的动因
1.2.3 航运联盟运营机制
1.2.4 航运联盟运力合作基本內容
1.2.5 航运联盟的比较分析
1.3 结构体系及创新点
1.3.1 主要章节內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2.1 航运联盟
2.2 企业战略联盟及其稳定性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第3章 合作博弈理论概述
3.1 合作博弈的分类
3.2 可转移效用的合作博弈
3.2.1 联盟和联盟结构
3.2.2 合作博弈的特征函数
3.3 合作博弈的解
3.3.1 解的类型
3.3.2 分配集
3.3.3 核心解
3.3.4 分数解
3.3.5 Shapley值
3.3.6 合作博弈及其解的一些常用性质
3.4 议价博弈
3.4.1 Nash议价模型
3.4.2 广义Nash议价模型
3.4.3 序列议价模型
3.4.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5 竞合博弈
3.5.1 竞合博弈模型
3.5.2 竞合博弈的性质
3.5.3 应用
3.5.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6 联盟的稳定性
3.6.1 最大一致集、最大谨慎一致集和联盟形成均衡过程
3.6.2 应用
3.6.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4章 航运联盟的议价机制
4.1 基本模型
4.2 确定条件下航运联盟的议价机制
4.2.1 谈判力量参数內生化的议价模型
4.2.2 序列议价模型
4.2.3 各种议价结果的比较
4.2.4 数值算例
4.2.5 总结
4.3 不确定条件下航运联盟的议价机制
4.3.1 y和C不确定且干线承运人面临固定需求时的议价
4.3.2 y和C不确定且干线承运人面临弹性需求时的议价
4.3.3 数值算例
4.3.4 总结
第5章 航运联盟的成本分摊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5.1 运输合作博弈模型
5.2 基于核心解的运输联盟的成本分摊方案
5.2.1 运输合作博弈的核心解及其缺陷
5.2.2 求核心解的算法
5.2.3 对偶分配解
5.2.4 逆向优化解
5.2.5 数值比较
5.2.6 总结
5.3 基于Shapley值的运输联盟的成本分摊方案
5.4 基于PES的运输联盟的成本分摊方案
5.5 基于shapley值和PES的运输联盟成本分摊方案的数值比较
5.5.1 承运人1产量变化时的敏感性分析
5.5.2 承运人1需求量变化时的敏感性分析
5.5.3 承运人1需求量和产量同时变化时的敏感性分析
5.5.4 承运人1涉及路线的运价变化时的敏感性分析
5.5.5 总结
5.6 不同成本分摊方案下联盟的稳定性分析
5.7 总结
第6章 实证分析
6.1 航运联盟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
6.1.1 航运联盟的生命周期理论
6.1.2 航运联盟形成机制的Logistic模型
6.1.3 结果分析
6.2 航运联盟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6.2.1 航运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6.2.2 航运联盟稳定性的COX模型
6.2.3 结果分析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中国航运企业参与联盟存在的问题
7.2 中国航运企业参与联盟的策略
7.2.1 加入联盟之前评估市场机遇和需求,认识自我,认识联盟
7.2.2 参与联盟过程中选择合适合作伙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7.2.3 重视综合分析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后记
节选
黄华林指出虚拟航运联盟的出现为参与联盟的航运组织提供了追求超常目标的一种途径。由于这种超常目标高于航运企业自身资源可以达到的限度,因而各航运企业要求突破组织界限,与其他对此目标有共识的企业共建虚拟航运联盟[19]。沈薇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速度经济和共生经济四个方面对干散货航运联盟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干散货航运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通过建立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对干散货航运企业的联营进行了量化分析[20]。廖传杰从联盟产生、如何确定最优运力供给和联盟稳定性三方面对航运联盟进行了剖析,并以计量模型为基础的绩效分析来阐述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市场结构的改变和航运联盟的产生会对航运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21]。章雁、卢长利运用古诺模型和施塔克尔贝格模型,从运量与利润驱动的视角分别解释国际航运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以及由航运联盟发展为航运兼并的演进轨迹[22]。张晴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了危机下航运企业如何通过企业联盟渡过难关,并从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方面对航运企业的联盟作了理论分析[23]。 近年来,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广泛用于研究航运领域,用来分析航运企业之间采取的竞争合作策略。黄顺泉将合作博弈论应用于班轮运输市场,运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共生经济等经济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航运企业通过联盟所可能获得的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胡伙平结合集装箱班轮公司联盟的实践,运用非合作及合作博弈理论分析集装箱班轮公司联盟的理性基础、利益分配、利益均衡机制、联盟稳定性以及面临的威胁,指出联盟发展的五个阶段,并提出应对联盟不稳定性的有效措施[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