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汉语修辞转化论

封面

作者:孟建安

页数:328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68058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持修辞学就是修辞转化学之主张,以此通观修辞转化现象的方方面面,把广义修辞同义手段作为修辞转化研究的主要修辞实体,并更多地围绕着广义修辞同义手段的建构对之作系统而又全面的梳理和论证,提出并探索了一些新颖的修辞观点和理论,从而初步形成了修辞转化的基本运行原理。这套原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修辞转化运行机制,涵盖了转化要义、转化基础、转化规律、转化类型、转化模式、转化谋略、转化原则、转化条件、效果评价、实证分析等重要内容,从而为建构修辞转化学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从微观修辞转化现象入手以较多修辞转化个案为依据,牢固树立鲜明的方法论意识,依据宏观、中观、微观次序分层坚持了哲学范畴的根本原则、一般学科范畴的重要原则和专业学科范畴的基本原则,并得到了国内外相关语言学、修辞学理论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简介

孟建安河南叶县人,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毕业干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赴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进修访学,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先后被评为市级社科优秀青年专家、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校级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科研十佳,优秀教学骨干,教学质量十佳等。主要讲授现代汉语、汉语修辞学、言语交际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修辞学、言语交际学和语言教学。

本书特色

孟建安推出的《汉语修辞转化论》一书,以较多的修辞个案分析为依据来总结相关的修辞语用规律和实现修辞转化的条件;引入系统论方法,把修辞转化原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并把各个侧面也看作各个不同的子系统;引入动态观念、辩证法思想,坚持较为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为修辞学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的思考,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构拟并论述了修辞转化的基本运行原理。

目录

总序序一序二第一章 修辞转化概说第一节 “修辞转化”要义第二节 修辞转化的基本属性第三节 修辞转化运作机制
第二章 修辞转化的基础与根据第一节 修辞转化的语言基础第二节 修辞转化的心理驱动第三节 修辞转化的文化理据第三章 修辞转化的三大规律——修辞转化的哲学思辨第一节 统一律第二节 选择律第三节 变化律第四章 修辞转化现象的类型化描写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修辞转化现象第二节 中观层面的修辞转化现象第三节 微观层面的修辞转化现象第五章 修辞转化的关系模式第一节 时间范畴的转化关系模式第二节 形式范畴的转化关系模式第三节 意义范畴的转化关系模式第四节 向度范畴的转化关系模式第五节 方式范畴的转化关系模式第六章 修辞转化的谋略策划——策略、手段和方法第一节 修辞转化谋略策划的基本属性第二节 修辞转化策略——宏观谋略策划第三节 修辞转化手段——中观谋略策划第四节 修辞转化方法——微观谋略策划第七章 修辞转化的语用条件第一节 语用条件概说第二节 语用环境的基本属性第三节 语用环境的支持和利用
第八章 修辞转化的原则第一节 修辞转化原则概说第二节 修辞转化原则系统描述第三节 修辞转化总原则——得体性原则第四节 修辞转化分原则(一)——规范性原则第五节 修辞转化分原则(二)——顺应性原则第九章 修辞转化的效果评价第一节 评价原则第二节 评价标准
第十章 修辞转化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在NV”式“在N”的后移转换第二节 “觉得”句的转化描述及其语义分析第三节 病句的显与潜及其相互转化第四节 病句、常规句和佳句及其相互转化第五节 不规范的话语与可接受的话语及其相互转化第六节 失败的修辞与成功的修辞及其相互转化第七节 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转化第八节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第十一章 修辞转化研究的理论背景第一节 国外语言学理论背景第二节 国内语言学理论背景第十二章 修辞转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第一节 哲学范畴的方法论原则第二节 一般学科范畴的方法论原则第三节 专业学科范畴的方法论原则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孟建安推出的《汉语修辞转化论》一书,以较多的修辞个案分析为依据来总结相关的修辞语用规律和实现修辞转化的条件;引入系统论方法,把修辞转化原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并把各个侧面也看作各个不同的子系统;引入动态观念、辩证法思想,坚持较为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为修辞学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的思考,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构拟并论述了修辞转化的基本运行原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汉语修辞转化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8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