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碛砂藏》随函音义研究

封面

作者:谭翠

页数:53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96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本文所引《影印磧砂藏經》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以陝西本《磧砂藏》為底本影印而成的。該藏經雖以陝西本為底本,但其中補配了其他藏經,在徵引隨函音義和佛經經文時,一律簡稱為《磧砂藏》,不標明實際底本名稱。《磧砂藏》隨函音義和經文引文標注方式如下:出處中斜綫前的數字表示《影印磧砂藏》的册數,斜綫後的數字代表頁數,小寫字母“a、b”分别代表上半頁和下半頁。如“(138/17a)”,指引文出自《影印磧砂藏經》的第138册第17頁上半頁。
二、《大正新修大藏經》,簡稱《大正藏》。本文所引《大正藏》經文標注方式如下:出處中大寫字母“T”後面的數字代表《大正藏》的卷數,小寫字母“p”後面的數字代表頁碼,小寫字母“a、b、。”分别代表上、中、下三欄。《大正藏》校勘使用的别本主要有:南宋思溪藏(宋)、元大普宁寺藏(元)、明嘉興藏(明)、宫内省圖書寮本(宫)、正倉院聖語藏本(聖)、正倉院聖語藏本别寫(聖乙)等,本文引用《大正藏》校勘記時所說的宋、元、明、宫等即上揭相應版本的簡稱。
三、慧琳《一切經音義》,簡稱《慧琳音義》。本文所引《慧琳音義》如無說明均為《大正藏》(第54册)本。
四、本文引用敦煌文獻標明卷號。引用其他文獻資料,用頁下注的方式標注具體頁碼。
五、本文所引文獻如存在訛衍脱的情况,處理方式如下:訛字在原文後用“()”標出正字;脱字據上下文或文意補出時外加“[]”;缺字用“口”表示。
六、為方便叙述和避免理解上的歧義,本文行文一律使用規範的繁體字。所引文獻中無關主旨的文字變體和訛字,一般改為相應的規範字。

作者简介

谭翠,1983年生,文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讲师。研究领域为汉语史及佛教文献。在《古汉语研究》、《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本书特色

《<碛砂藏>隨函音义研究》是从文献学、汉语史角度研究佛经随函音义的首部专着。随函音义是附载于佛经卷末或函末的零散音义,广泛存在于写本、刻本佛经之中,在佛经的日常使用和流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

随函音义与文献学研究第一节从《碛砂藏》随函音义看《可洪音义》在宋元时代的流传第二节《碛砂藏》中所见《内典随函音疏》逸卷考第三节《碛砂藏》随函音义对其它辞书的引用第四章《碛砂藏》随函音义与佛经校理第一节探寻异文成因第二节判定异文是非第三节匡正刊刻讹误第五章随函音义与文字学研究第一节《碛砂藏》随函音义与近代汉字研究第二节《碛砂藏》随函音义与大型字典编纂第六章《碛砂藏》随函音义与音韵学研究第一节音切的来源第二节音切反映的语音特征第三节认识和了解音切的意义第七章《碛砂藏》随函音义与词汇学研究第一节所收词汇的特征第二节复音词构词研究第三节词义考释第四节同义词研究结语
下编《碛砂藏》随函音义汇编凡例ABCDEFGHJKLMNOPQRSTwXYZ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碛砂藏>隨函音义研究》是从文献学、汉语史角度研究佛经随函音义的首部专着。随函音义是附载于佛经卷末或函末的零散音义,广泛存在于写本、刻本佛经之中,在佛经的日常使用和流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碛砂藏》随函音义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8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