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犁
页数:287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87440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应该感谢书籍,它对我有很大的救助力量。它使我在青春期,没有陷入苦恼的深渊,一沉不起。对现实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它时常给我以憧憬、以希望、以启示。在我流浪北平街头,衣食不继时,它躺在街头小摊上,蓬头垢面与我邂逅。风尘之中,成为莫逆。当我在荒村教书时,一盏孤灯,一卷行李,它陪我度过了无数孤独的夜晚.直到雄鸡晓啼。在阜平草棚、延安窑洞,它都伴我枯寂,给我营养,使我奋发。此情此景,直到目前,并无改变。一往情深,矢志不移,白头偕老,可谓此矣。
历史与文学,虽有共同的根源,即现实、环境、人物,但历史并不等于文学。文才并不等于史才。有些大作家写的传记,常常不如历史学家。把文史熔为一炉,并铸出不朽的人物群像的,只有司马迁、班固。
古籍能不译,最好不译;欲读古书者,最好硬着头皮去读原文,不借助当前白话译本。
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虽系明刻。实际上重开宋本,仅次真迹一等。确是善本。我现在阅读的,主要是这个本子。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村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艺教员,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名誉委员。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一位被公认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荷花淀》《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文艺学习》《文学短论》等著作在广大读者中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孙犁1938年春即投身抗战洪流,他的作品从许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普通农民、参战者的生动形象,尤其以刻画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见长,形成了他如诗如画、优美淡雅的文风,被誉为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在7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孙犁始终以一个党员作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虚心向生活、向人民学习,努力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精神,在编辑、创作、培养新人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自1976年底,重获新生的孙犁笔耕不辍,倾注全部心血,日以继夜,奋斗十几个年头完成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等10种作品集的创作,激浊扬清,以警后世,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表现手段的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孙犁一生与书为伴,嗜书如命,写下了大量的有关读书、买书、藏书、评书之“书话”随笔,结集《耕堂读书记》出版。其有关读书的文章观古知今,深入浅出,论述精辟,发人深思,引人向上,是一位德、才、学、识兼备的学者型作家。
本书特色
孙犁编著的《孙犁读书》系“名家读书系列”之一,选编了作者孙犁散文随笔集。作为一名作家,他主张“多读一些历史书,不要总读文学书”。他宣称“平生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探求文采。”除古典文学、中国史书外,诸如农桑畜牧花卉、金石美术图画书也都读。他对金石学并无深研,据他自述在身心交瘁之时,把心沉到古意古趣的残碑断碣之中,正如同徜徉在荒山野寺,可求得心灵的解脱与静谧。
目录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书的梦
谈爱书
爱书续谈
与友人论传记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读画论记
耕堂读书记(一)
耕堂读书记(二)
耕堂读书记(三)
耕堂读书记(四)
耕堂读书记(五)
第二辑 耕堂读史记
读《吕氏春秋》
第一辑 耕堂读书记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书的梦
谈爱书
爱书续谈
与友人论传记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读画论记
耕堂读书记(一)
耕堂读书记(二)
耕堂读书记(三)
耕堂读书记(四)
耕堂读书记(五)
第二辑 耕堂读史记
读《吕氏春秋》
读《史记》记(上)
第三辑 耕堂藏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