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978-2008-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

封面

作者:万传法

页数:360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060369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除绪论关于理论方法与工业界定的思考外,还设有三章内容,分别是经典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1978-1987)、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1987-2001)、进入WTO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2001-2008)等。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编著者万传法。
在传统的观念中,电影通常被看作是一门文化和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决定关系有时候不是那么明显,而是更直接地显现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巨大影响。事实上,从更大的范围看,这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性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物,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所制约。因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首先强调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政治利益和政治关系。由此,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成为计划经济的重要原则,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发展出成熟的革命叙事模式。

目录

序一 陈犀禾序二 厉震林绪论关于理论方法与工业界定的思考第一章 经典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1978-1987)第一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工业的状况一、电影政策与改革二、发行与放映三、制片与生产四、市场与观众第二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的生产格局及坫奉样貌一、革命历史与现实类影片二、历史与现实反思类影片三、探索类影片四、娱乐类影片第三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的两次创作转向第四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一、叙事二、时空三、影像风格第二章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1987-2001)第一节 1987-2001年中国电影工业的状况一、电影政策与改革门二、发行与放映三、制片与生产四、市场与观众第二节 1987-2001年中国电影的生产格局及基本样貌一、政府之手和主旋律电影二、市场之手和娱乐片,三、境外、社会资金与艺术片的分化第三节 合拍片与进口分账火片对此时期中国电影的影响一、合拍片二、进口分账大片第四节 1987-2001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一、叙事,二、时空,三、影像风格第三章 进入WTO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2001-2008)第一节 2001-2008年中国电影工业的状况,一、电影政策与改革,二、发行与放映三、制片与生产,四、市场与观众第二节 2001-2008年中国电影的生产格局及基本样貌一、跨国资本和跨国市场的诱惑:跨文化制作二、本土市场和本土资源的凝聚力:本土化制作三、豪华巨片四、一般性常规影片,五、低成本影片第三节 创意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一、《英雄》:体验型创意的开山之作二、《云水谣》:政府型混合式创意的典范三、《疯狂的石头》:另类体验型创意的新启示四、《色戒》:国际型创意的得与失五、《太阳照常升起》:自主式作者型创意的尴尬,六、《投名状》与《集结号》:体验型创意的成熟标志,第四节 2001一2008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一、叙事二、时空三、影像风格结论 关于理论模型与工业关系论的思考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编著者万传法。
在传统的观念中,电影通常被看作是一门文化和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决定关系有时候不是那么明显,而是更直接地显现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巨大影响。事实上,从更大的范围看,这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性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物,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所制约。因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首先强调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政治利益和政治关系。由此,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成为计划经济的重要原则,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发展出成熟的革命叙事模式。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978-2008-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和美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7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