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布衣与簪裾科举下的徐渭董其昌画风

封面

作者:孙明道 著

页数:42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318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布衣与簪裾:科举下的徐渭董其昌画风》从明代科举出发通过八股文写作对文人思维方式的塑造以及科举铨选造成的布衣与簪裾身份的不同考察科举考试对徐渭、董其昌绘画风格的影响。徐渭和董其昌作为科举考试的失败者或成功者他们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写作对文人艺术创作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历史通过社会现实的境遇而产生影响。《布衣与簪裾:科举下的徐渭董其昌画风》通过徐渭和董其昌绘画的对比研究旨在揭示由艺术意志、艺术家意志和社会意志的相互作用、影响所构建的艺术史奇观。

作者简介

  孙明道,河南唐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毕业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副编审。从事中国艺术史、艺术理论研究和绘画创作。

本书特色

《布衣与簪裾(科举下的徐渭董其昌画风)/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著者孙明道。
什么是21世纪的重大理论问题 我看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我们的理论是为中国的发展服务的,决不是相反。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不发展的、僵化的东西都是坚持不住的,也不可能坚持住。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随着实践,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也没有包揽一切答案。它所提供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是立场,是方法。我们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来认识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年轻的社会科学博士们要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在这方面多出精品力作。我们将优先出版这种成果。

目录


导论布衣与簪裾
一布衣、簪裾与科举制度
二百年来关于徐渭和董其昌的研究
三艺术家宿命问题的讨论
四徐渭、董其昌的社会身份与艺术风格的认同
五本书的研究和内容结构
第一章文人之画与非文人之画
第一节从文人之文到文人之画
一科举对董其昌思维模式的影响
二从技法到原理
三“法”、“机”、“仿”、“变”
四精英文人的品味
五八股文式的绘画
第二节文人的非文人之画
一失意文人的功利之想
二老来杜撰的自由花神
三民间传统的延续发展
四文入画论的理论推演
五两种审美品味的矛盾
第二章颓放与经营
第一节徐渭颓放的笔意
一颓放的人生与草书入画
二一笔而成的行笔连属和气脉通连的布局安排
三迟涩中的放纵与对草率笔法的超越
四粗莽求笔与水墨合奏
五结构节奏与笔歌墨舞
六文人绘画的内部冲突
第二节董其昌各有门庭的位置皴法
一八股文家的思维与对古代绘画的分析批判综合
二以黄公望皴法为核心的兼并宋元
三对倪瓒皴法位置的借鉴与改造
四势的经营
五艺术史的艺术与风格收集者的兴趣
六文入画的规范化
第三章热闹的诗意与冷静的格调
第一节徐渭绘画的社会化与热闹意境
一现实功利与自我倾诉
二以画代耕和唐官绣被式的百花图
三以画交游与绘画多重意义功能的赋予
四徐渭绘画发生的环境
五热闹意境
第二节董其昌绘画的功能衰退与意义缩减
一《葑泾访古》与《燕吴八景》
二功能衰退与形式加强
三诗意和意义的消减
四图画充盈时代的文人格调
五没有艺术家的艺术
第四章社会选择和风格扮演
第一节作为社会选择的科举制度
一科举考试与董其昌、徐渭的保守书风
二徐渭的久困场屋与董其昌的早得科第
三徐渭的一意颓放与董其昌的人生经营
第二节从扮演传记到扮演风格
一艺术家被动或主动地置于历史
二历史提供的传记与风格的剧本
三传记扮演与风格扮演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年表
中文人名索引
致谢

节选

《布衣与簪裾:科举下的徐渭董其昌画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布衣与簪裾科举下的徐渭董其昌画风》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7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