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华经典诵读研究

封面

作者:曲文军

页数:342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41778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诵读研究》所讲的中华经典诵读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华经典的诵读,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汲取古人的成功经验,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本书共分为六章,从中华经典诵读的历史、现状到学校经典诵读的具体实施,再到具体的诵读技巧都作了具体阐述。本书由曲文军主编。

 

作者简介

 曲文军,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任临沂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中文系秘书。1988年以后历任临沂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科研处副主任兼学报副主编、科研处主任兼学报主编。1999年晋升教授职称。2000年任临沂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2002年兼临沂师范学院柳清河校区管委会主任。2003年任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现任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院长。

相关资料

 

踏上寻根之旅  探索经典诵读

——谈《中华经典诵读研究》

乔俊连

近几年来,“国学”越来越热,而且走上世界。除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之风,国内的私塾教育也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与泱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有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大部分精华都潜藏在经典名著之中,诵读这些经典,无疑有着非比寻常的有益作用。

从“毒奶粉事件”出现以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伴随食品安全问题相蔓延而来的是各种产品的质量问题,生活中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肆意猖獗,金钱与利益不断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官员的贪污受贿案件也是屡见不鲜。中国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然而有一部分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道德的滑坡又导致人们精神家园的丧失,人生变得虚无,衡量生命的意义和成功的尺度都指向金钱一个维度。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经典诵读可以使人们重建道德大厦,回归中华精神家园。

日本作家江本胜所著的《水知道答案》让一心想要探索精神世界的人们为之惊讶。连水都有自己的心情,你对着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说感激或感谢的话,它的结晶就会美丽剔透;如果你对它说难听甚至恶毒的话,它的结晶就会变得丑陋、没有规则。人体内的水分能占到体重的60%-70%,想让自己的身体听到什么样的话语或接受什么样的思想就不难判断了。如果你每天都生活在尔虞我诈、斤斤计较或机关算尽之中,可想而知你体内的水分会变成什么模样。大胆地猜测一下,那些癌症等恶疾大概也是由此而来。如果你每天都积极向上,与人为善,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了。而经典诵读就有一种奇效,它可以让自己的身体聆听圣人的话语,受到良好的熏陶,那么长此以往,身心健康就不言而喻了。

回想历史上多少名人名家都是从小诵读经典的表率。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心,甚至用一生去参透的。经典中的许多话语也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去诵读中华经典,是一件憾事。

经典有哪些?经典如何诵读?曲文军教授主编的这本《中华经典诵读研究》会给我们答案。经典诵读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甚至我们成年人都应该去诵读经典。“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不应束之高阁,它们应该走进我们的心里,溶入我们的血液。“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支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在塑造中国人格、规范中华儿女行为方面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被人们世代奉为经典正是它们的价值使然。

也许有人会抨击说,这不是否认中国现代教育吗?当然不是。现代教育中我们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当然要学习,中国的经典一样需要诵读,它们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成的。也许还有人会抨击说,经典里有那么多糟粕和过时的东西,诵读经典不是让人变得古板而不切实际吗?不可否认,“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经典名著里面隐含着很多糟粕,有一些封建社会的狭隘思想,但它们揭示的大部分思想都是超越时间而具有普适价值的。经典体现出的人生智慧和主流价值观,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以其丰富性、深刻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去粗取精,汲取营养,就会受益匪浅。

然而,自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 的政令以来, 经典诵读开始被忽略甚至被废弃。100多年来,人们对经典文化的漠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致使国人大多对国学知之甚少,学生文化修养缺失、文化信心不足、文化特点缺乏、文化基础薄弱。当下国人的情况是:比起经典诗词,了解更多的是美国大片;比起诸子百家,知道更多的要数电影明星和歌坛新秀。当代青少年对圣诞节趋之若鹜,却往往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一个大学里的优等生,能轻松背出一万个英语单词,但对《论语》《老子》等中国经典著作知之甚少。很多学生不仅不读经典著作,甚至连快餐书籍也懒得读。调查显示,我国公民一年的书籍阅读量是每人0.7本,而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是55本。与日本、俄罗斯相比,当下中国人的阅读量真是少得可怜。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懂得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人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有利于完善道德品质,提高文化修养,增长才干和智慧。对家庭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养成,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健康,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对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有利于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竞争力。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程,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育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程。由此可见,无论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来说,开展经典诵读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重新诵读经典,无疑是踏上寻根之旅。诵读经典,让中华儿女回归中华精神的家园,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活得踏实、有意义,不去蝇营狗苟、贪一己私利,不去坑蒙拐骗、得一时富足。经济发展让很多中国人成为了物质贵族,精神上的空虚却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弥补,而经典诵读则可以让所有中国人成为精神贵族,真正找到中国人的精神命脉,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着精、气、神,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得不再遥远。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华经典诵读的沿革,主要介绍古代的经典诵读教材、诵读课程、诵读理论,梳理从西周到明清时期,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完备的诵读课程体系。第二部分为中华经典诵读的现状,分别介绍大陆、台湾和港澳的中华经典诵读情况,以及其他国家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探讨了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中华经典诵读给我们的启迪。第三部分为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论证,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开发智慧、提升语文素养等方面,论证了经典诵读课程的必要性;从经典诵读超越时空、符合少儿身心发展、全社会对经典诵读的普遍重视、可资借鉴推广的经典诵读经验等方面,论述了经典诵读课程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为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要素,论证了经典诵读课程的主体、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内容。第五部分为学校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按照童蒙、小学、中学、大学四个阶段,对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原则、目标导向、实施途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六部分为经典诵读艺术技巧,论述了材料的选择、正确的发音、文本的理解、深度的揣摩、勤奋的训练等经典诵读的准备工作,停顿、语速、重音、语调等经典诵读的语言技巧,以及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背景音乐、气息控制、文题区别等经典诵读临场设计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中华经典诵读的历史

  第一节  古代的中华经典诵读教材

    一、儒家经典

    二、先秦诸子

    三、史学经典

    四、文学读本

    五、启蒙读物

  第二节  古代的中华经典诵读课程

    一、古代蒙学课程

    二、儒家经典诵读

    三、文学经典诵读

    四、其他经典诵读

  第三节  古代的中华经典诵读理论

    一、先秦两汉:经典诵读理论的萌生与奠基期

    二、魏晋南北朝:经典诵读理论的发展期

    三、隋唐宋元:经典诵读理论的成熟期

    四、明清:经典诵读理论的深化总结期

第二章  中华经典诵读的现状

  第一节  中国大陆的经典诵读课程

    一、大陆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背景

    二、课程标准对经典诵读课程的保障

    三、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重要载体

    四、儿童经典教育——实践与论争

  第二节  中国台湾的经典诵读课程

    一、台湾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背景

    二、台湾课程设置对经典诵读的导向作用

    三、台湾高等教育中的中华经典诵读课程

    四、台湾的儿童读经教育活动

  第三节  中国港澳的经典诵读活动

    一、香港地区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二、澳门地区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第四节  海外其他地区的经典诵读活动

    一、新加坡的经典诵读活动

    二、马来西亚的经典诵读活动

    三、韩国的经典诵读活动

    四、美国的经典诵读活动

第三章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论证

  第一节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必要性

    一、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必修课

    二、经典诵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经典诵读是开发智慧的科学方法

    四、经典诵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可行性

    一、超越性:中华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二、科学性:读经符合少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三、广泛性:全社会对经典诵读的普遍重视

    四、普适性:可资借鉴推广的经典诵读经验

第四章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主体与教学目标

    一、幼儿养性:奠定纯正的品行

    二、童蒙养正:学习圣贤的智慧

    三、少年养志:树立远大的抱负

    四、青年养德:完善健全的人格

    五、成年养身:历练完美的人生

  第二节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主导

    一、家长在经典诵读中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在经典诵读中的主导作用

    三、社会力量在经典诵读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节  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幼儿阶段诵读的基本内容

    二、童蒙阶段诵读的基本内容

    三、少年阶段诵读的基本内容

    四、青年阶段诵读的基本内容

    五、成年阶段诵读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学校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幼儿园阶段的经典诵读课程

    一、幼儿园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原则

    二、幼儿园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导向

    三、幼儿园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途径

    四、幼儿园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

  第二节  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课程

    一、小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原则

    二、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导向

    三、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途径

    四、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

  第三节  中学阶段的经典诵读课程

    一、中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原则

    二、中学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导向

    三、中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途径

    四、中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

  第四节  大学阶段的经典诵读课程

    一、大学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原则

    二、大学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导向

    三、大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途径

    四、大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

第六章  经典诵读的艺术技巧

  第一节  经典诵读的准备工作

    一、经典诵读材料的选择

    二、经典诵读正确的发音

    三、经典诵读文本的理解

    四、经典诵读的深度揣摩

    五、经典诵读的基本训练

  第二节  经典诵读的语言技巧

    一、经典诵读的停顿技巧

    二、经典诵读的语速技巧

    三、经典诵读的重音技巧

    四、经典诵读的语调技巧

    五、经典诵读的特殊技巧

    六、经典诵读各种技巧的关系

  第三节  经典诵读的临场设计

    一、经典诵读的面部表情

    二、经典诵读的手势动作

    三、经典诵读的背景音乐

    四、经典诵读的气息控制

    五、经典诵读的文体区别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华经典诵读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7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