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敬
页数:15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78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分工功能导向与组织胜任特征构成》共分为九章,具体内容包括:现实需求:当前状况下的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需求——基于西部地区1889个农户的调查分析;潜在需求: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基于劳动分工视角的分析;农村金融组织胜任特征及胜任能力评价方法等。
作者简介
李敬,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巴渝新秀学者,重庆市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金融、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和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兼职《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农业经济问题》匿名审稿专家;曾获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10余项。
本书特色
李敬编著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分工功能导向与组织胜任特征形成)》以劳动分工理论与现代组织理论为指导,从劳动分工视角科学定位农村金融组织功能,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论证新时期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深入研究农村金融组织的技术胜任特征、市场胜任特征和创新胜任特征的内涵,建立农村金融组织胜任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对中国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的组织胜任能力与组织胜任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可持续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现阶段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全面促进 农村金融“组织胜任特征”形成,增强农村金融 组织高效、可持续服务于农村经济的能力 二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新时期,农村金融 “组织胜任特征”的形成,有赖于从劳动分工的 视角对农村金融及其组织功能进行科学定位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组织胜任特征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方.案设计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的资料来源 第六节 主要观点与创新 一主要观点 二创新之处第二章 现实需求:当前状况下的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需求 ——基于西部地区1889个农户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一农户家庭人口数量状况 二户主年龄、文化与健康状况 第二节 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的现实状况 一农户土地耕种状况 二农户收入水平状况 三农户收入差异状况 四农户收入来源状况 第三节 中国农户家庭外源融资需求状况 一农户家庭外源融资需求的态势 二农户家庭外源融资需求的动因 三农户家庭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第四节 调查结论 ——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 金融需求的现实特征 一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的现实特征 二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现实特征第三章 潜在需求: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 ——基于劳动分工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需求 第二节 劳动分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机制分析 第三节 农村金融促进农村劳动分工的内在机制分析 一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理论回顾第四章 新时期农村金融功能定位、组织体系构建与改革方向第五章 农村金融组织胜任特征及胜任能力评价方法第六章 中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的胜任能力、胜任特征及改革思路第七章 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的胜任能力、胜任特征及改革思路第八章 中国农村商业性金融组织的胜任能力及改革思路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节选
李敬编著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分工功能导向与组织胜任特征形成)》以劳动分工理论与现代组织理论为指导,从劳动分工视角科学定位农村金融组织功能,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论证新时期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深入研究农村金融组织的技术胜任特征、市场胜任特征和创新胜任特征的内涵,建立农村金融组织胜任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对中国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的组织胜任能力与组织胜任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可持续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分工功能导向与组织胜任特征形成》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37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