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史学东
页数:237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73060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电视大片来了!当音乐影视大腕现身电视综艺,当百姓草根能人扎堆选秀舞台……有哭,有笑,有失望,有期待,还有什么比电视真人秀更直接地演示人生的真相?真人秀大牌的标志,不再是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对面的小人物;电视大片的要义,也不是攀比行头,而是真诚地去传播时代的细节。
作为直击当下电视大片现场与幕后的最具权威的观察与报告,本书以缔造缔造电视大片奇迹的真人秀巅峰之作——《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作为案例,深入具体地分析了当下社会影响巨大的电视业态变革和模式运作,细致入微地剖析它们的内在机理、运作模式以及价值建构,探寻电视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焕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和人文价值,为中国电视发展进程做了一次标志性的总结与探索。全书以多数未经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如:刘欢为什么“退出”?谁站在了周立波和徐铮之间?金池为何难进“春晚”?吴莫愁为何不说故事?平安真的无需“保险”么……详尽揭示了《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等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内幕。
全书风格贴近时代,时尚前卫,文笔优美,言辞犀利,思辨的叙述、诗化的语言让全书具备了散文般的可读性。海上文人钱文忠和毛时安先生对本书赞赏有加,认为它是一部传播优秀文艺理念、具有文化责任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史学东,@TV东语。《中国达人秀》文学总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电视家协会会员。电视策划人、总撰稿。所策划撰稿节目《大师谢幕》、上海主持人公益广告获得2009年“星光”提名奖;《闪电星感动》获2011年电视栏目大奖。曾在《上海文学》、《萌芽》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数十万字。2012年《中国好声音:唱响时代的分贝》入选中国“第六届当代文艺论坛”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由星空华文传媒文学总监、《中国达人秀》文学总监、上海戏剧家协会和电视家协会会员史学东撰写,是直击当下电视大片现场与
幕后的最新力作。
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日益大众化以及网络视频的日益普及,中国电视受众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巨大的社会群体,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导向与口碑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业界与公众媒体不乏电视批评与褒奖,但零星的颁奖典礼说辞、介乎纸媒与网络的表层言论,较之电视变革中的现状与电视从业者队伍的扩容,还是日益凸显出电视评论与电视实践指导类书籍的严重滞后和缺位。
近几年来,一轮新的电视变革悄然兴起:全国半数卫视引进模式节目,但总体状况堪忧,模式的泡沫危机日益显现。同时,选秀的“七年之痒”对于中国综艺电视,既暗藏末日狂奔的危机,又显露背着水一战的征兆。在这样复杂的电视语境下,《中国好声音》以“大型音乐类评论节目”的姿态出现,一路创造全国收视奇迹,并重新定义了电视综艺的大片品质。
本书作者从观察者、参与者与研究者的角度以《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两台广受好评并创收视率奇迹的电视综艺节目作为案例,深入具体地剖析了当下社会影响巨大的电视业态变革和模式运作,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它们的内在机理、运作模式以及价值建构,探寻电视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焕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和人文价值,为中国电视发展进程做了一次标志性的总结与探索。
作者既是十多年来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蓬勃发展的亲历者,又是《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等节目的创作人员之一,全书以多数未经披露的第一手资料,详尽揭示了《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等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内幕,案例叙述与理论剖析并重,夹叙夹议。全书风格贴近时代,时尚前卫,文笔优美,言辞犀利,诗化的语言让全书具备了散文般的可读性。作者的独特地位和视野,也使本书成为无可替代的权威之作。
目录
第一章 真人秀大战
1 引进pk 本土
a 电视大片来了 /003
b 五大品牌的金字塔 /008
2 《中国好声音》pk《中国达人秀》
a 四大卫视上演“四大家族”斗法 /014
b 节目升级和模式源头的爱与哀愁 /019
c 从“新郎”到“伴郎”:电视大片的主持人 /024
3 四大导师pk 四大偏锋
a 刘欢,为什么“退出”? /030
b 那英,天后“二”了? /038
c 哈林,娱乐神经毁了? /046
d 杨坤,40∶60 错了? /052
4 收视率pk 广告
a 被投诉的电视广告 /059
b 转椅 vs龙椅——电视综艺vs 电视剧 /063
第二章 真人秀的真相
1 电视的真相
a 刘欢的两个拥抱 /069
b 《黑镜》隐喻的真相 /072
2 真实、事实、现实、故事
a 黄勇,美甲店小老板? /076
b 谁“抛弃”了徐海星? /079
3 小众和主流
a 戴着芍药花的袁娅维 /083
b 《my way》——张玮路在何方? /087
4 才艺和情感
a 独上西楼的张玉霞
b 蹲在地上的王乃恩 /091 /095
5 中国电视说故事
a 没有故事的梁博 /101
b 不说故事的吴莫愁 /106
第三章 电视的思维
1 设计与反设计
a 苏珊大妈摆拍“啃”苹果? /113
b 为什么问卓君“县里面的”? /119
c 谁站在了周立波和徐铮之间? /122
2 电视的语境
a “送你葱”——趋同思维和异质思维 /128
b 王隽逸?summer?吉克隽逸 /132
c 李代沫:音乐不减肥 /136
3 导演在跳伞
a 郑虹:“达人秀”与“好声音”的双声道 /141
b 邹宏宇的钢琴 周礼虎的奖杯 /147
c 多亮会笑了 /151
4 剪辑是把杀猪刀
a 刘欢被“剪嗨”了? /155
b 那英被剪“对掐”? /161
c 杨坤被剪火了? /165
5 她们在歌唱
a 王韵壹:必要的丧失? /170
b 金池为何难进“春晚”? /175
第四章 巅峰时代
1 故事和梦想
a 梦想观察员崔永元:其实我就是那个小丑 /185
b 平安,无需“保险” /191
c “文艺青年”金志文 /195
2 对决的时代
a 没有高潮的“勇气”:权振东pk 王乃恩 /199
b 这一牵手,已有千年:吴莫愁pk 吉克隽逸 /204
3 暴利想象pk 媒体误读
a 13 个字=1.4 亿? /211
b 媒体误读的商业逻辑 /214
4 电视的存在主义
a 全媒体时代的电视复兴 /219
b 文化自觉与电视表达 /224
尾声 momo:一个人的生活 /229
附录 《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颁奖词》 /235















